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張凱惠專欄》平海大將軍王芬-泉州晉江是原罪?(三)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第一篇〉>>>《張凱惠專欄》平海大將軍王芬-族群矛盾下的犧牲者(一)

〈第二篇〉>>>《張凱惠專欄》平海大將軍王芬-尋根與彰泉仇恨加深(二)

乾隆初葉,大肚溪出海口一處可停靠漁船的水裡港(今龍井麗水里),許多非法移民由此上岸,有的開墾港口附近水裡社域的荒埔,有的向東往大肚山山腳發展,或沿著大肚溪可到達大肚社;平埔住民因土地遼闊、人丁單薄,終還是租地給漢人築圳開墾。隨著土地開發人口增多,帶動大肚溪入海口塗葛堀港之興起。1776 年(乾隆 41)已有漁船和泉州瀬窟通航,開墾此一區域多為漳人。

塗葛堀港不僅出海方便且無重兵把守,大肚溪的河運可上溯到今烏日、大雅、神岡、豐原、東勢,向東則可通往台中大墩、大里、阿密里、石螺,最遠還可到達南投草屯,水運十分便利。對秘密組織洪門天地會而言,有甚麼比塗葛堀港更適合偷渡者停泊上岸,隱身附近大肚山台地更好的選擇呢?王芬的麻園庄位居中心點,往北有沙轆街、牛罵新莊,往南有水裡街、大肚街,還有五汊港、水裡港,和塗葛堀港,港口出入方便且尚未設有水師關防。

洪門天地會自 1761 年(乾隆 26)洪二和尚在漳州漳浦高溪鄉觀音亭創建後,接連於 1768 年(乾隆 33)和 1770 年(乾隆 35)兩度在漳浦起事失利,損失兄弟三百多人,洪門二房洪德謙藏匿於鹿仔港,收王芬為徒,張萬和王辛丑自 1768 年(乾隆 33)自水裡社和沙轆社土官租得永耕權,並典得一塊蕃地;後王芬和林爽文創立台灣天地會後,招募的新會黨首次見面集會皆在王芬的麻園庄進行。

清代塗葛堀港、水裡港&漢人入墾路線圖。
資料來源:【GIS地理資訊科學研究中心】台灣歷史百年地圖 / 也品文藝工作室繪製

1772 年台灣始有十八王爺幫會

台灣秘密會黨的草創時期,最早出現在彰化縣城的十八王爺——小刀會,1764 年(乾隆 37)大墩街林達,因賣檳榔被貓霧悚汛兵強買毆辱,於是邀約林六、林水、林全、王錦、葉辦、陳畝、林掌、楊奇、吳照、盧佛、盧騫、林豹、李水、陳倪、李學、林貴、許攀等十八人結為一會,相約遇有營兵欺侮,各帶刀出手幫護,此為台灣幫會之濫觴。隔年林阿騫邀同黃添、陳帶、陳比、黃崑山等五人結會,各備小刀防身,自此其他人民起而傚尤,或三四人,或五六人,各自結會相約,如遇營兵欺侮,彼此攜刀,互相幫護。

生活在今日民主、自由和法治社會的我們,很難想像帝國主義下一個小小營兵是如何欺凌老百姓。譬如將不聽話和看不順眼的人引入兵營圍毆,挖眼、割肉等等,告上官府後營兵往往被包庇,反抗者的房子財物被破壞、器物被搗毀等等,只要不出人命,官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此一時間秘密幫會盛行,直至 1776 年(乾隆 41)清官府查緝捉拿幾個人後,幫會頭人林達和林水如輕煙般消失,各幫會漸漸四散。

有三件事情十分湊巧,一是林達的背景。在拙作《爽文你好嗎》(註一)中曾追溯林爽文的台灣家族,發現與草屯六房頭林姓(聚斯堂)的關係匪淺,而林達便是該家族成員之一;他的堂叔林泰、林爽均分別參與朱一貴和黃教抗清事件,均被凌遲處死;另外其堂叔公父子林耽和林萬參加林爽文事件,防守彰化縣城時被捕並壯烈成仁,其堂弟林有則是林爽文入天地會的引路人。

其二,林達於 1772 年(乾隆 37)設立幫會,洪門五祖之傳人洪德謙這幾年居住在鹿仔港;而林達和林水突然消失的時間正好與洪二和尚離世同一年……。太多的巧合不得讓人懷疑台灣幫會的興起與閩省的洪門天地會的策動有關。

其三,林達邀約十八王爺名單中,林水、林全來自漳州平和縣,與林爽文同族,李水則是林爽文事件中圍攻諸羅縣城的主將李七的親哥哥,泉州同安人;林達本人則在爽文們自府城撤退後負責把守鹽水港;也就是說,林達的十八王爺會成員,不分漳泉,都是林爽文陣營中的大頭目。

小刀會沉寂三四年後,1779 年(乾隆 44)至 1782 年(乾隆 47)發生漳泉分類械鬥為止,祕密結社再度風行。如果小刀會是洪門的一個台灣堂口,那麼它的任務應是吸納社會底層羅漢腳和佃農,儘量擾亂社會、破壞治安,削弱清國國力,更長遠的圖謀顛覆政權。

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分類械鬥,從彰化縣到諸羅縣城,從海岸到山邊,300 多個村落屋舍被嚴重破壞,人民財物損失慘重。清國派遣閩省水師提督黃仕簡帶領六千大軍 120 艘船東渡台灣,意外發現非法大小幫會涉入其中,平亂之餘順道肅清小刀會,被逮捕者共有 80 名。

自 1783 年(乾隆 48)起,小刀會分崩瓦解,就在漳泉大械鬥打得如火如荼之際,洪二和尚的徒孫 22 歲嚴煙,悄悄來到彰化縣城,隱身於大里杙之南的溪底阿嘧哩庄,以賣布作為掩護,招兵買馬重振洪門天地會旗鼓,接收小刀會之殘餘勢力。

1782 年肅清後的台幫大整合

根據林爽文口供:「我年三十二歲,乾隆三十八年,隨父母來到臺灣,趕車度日。時常聽見說,漳、泉兩府,設有天地會,邀集多人,立誓結盟,患難相救。我同林泮、林水返、林領、何有志、張回、王芬、陳奉先、林里生等,平日意氣相投,遂於乾隆五十一年八月內,拜盟起會。」

林爽文吐露起義時心中八位志氣相投的好友,大部份住在大肚溪北岸的大肚、水里、貓霧悚等社域內。譬如堂兄林泮住在大肚街,是爽文倚重尊敬的兄長;林領、何有志居住大肚庄,而張回、王芬則是麻園庄人,陳奉先和林里生則居住鹿仔港,林水返的家在田中央,戰時為彰化縣城通往烏日的大肚溪隘卡。爽文的兄弟們不僅冒死創立天地會,還帶著十數萬義軍對抗官府,這八位好友除了軍師陳奉先背叛誓盟,倒戈向鹿仔港義民,被天地會兄弟殺死外,其餘不是病死,或者戰死,或追隨爽文支撐到最後一刻,於竹南老崎衢被逮捕,受凌遲酷刑而亡。

大肚溪北岸的水裡社、大肚社之社域,大多為漳人開墾,據許雪姬教授的研究,1780 年(乾隆 45 年)林、戴、王三人開鑿大肚圳,灌溉北岸八百甲良田,沿岸聚落發展帶動大肚溪北岸出海口塗葛堀港的繁榮,而林泮、林水返和林領都住在塗葛堀港的腹地、大肚圳灌溉的區域內。也許塗葛堀港的興起帶給鹿仔港商人帶來一定的壓力,在漳泉分類大械鬥後的隔年,1784(乾隆 49)鹿港被指定泉州蚶江對渡的正口。

王芬和林領都是泉州人,無論是小刀會或者台灣天地會,會黨間沒有門第之別、漳泉客之分,但鹿仔港不同,它是泉人的天下。西元 1757 年(乾隆 22 年),清國下令撤銷所有海關,只留廣州可以對外通商,泉州商人必須想辦法走出去才能生存,故將目光轉移到孤懸海外、位居海運要衢的台灣。鹿仔港的興起拜泉州商人之賜,泉州商人聚集在此,人口占早期移民八成。

王芬 17 歲(1771 年,乾隆 36)在鹿港拜師學武,為人忠義、剛正勇敢,為朋友兩肋插刀,武藝高強,在 20 餘歲時被鹿仔港泉郊首富林振嵩延攬,成為八郊武術總教頭,維持鹿港的安定與保護商人利益。然而王芬與林爽文十分投合,都是當代的風雲人物,他們一起創立台灣天地會,歃血結盟為異姓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王芬陸續引進許多兄弟入會,包括葫蘆墩的王茶、彰化西門大街的退休衙役林耽和兒子林萬、彰化莿桐腳張文、彰化大肚陳樵、彰化莿桐腳朱開、彰化咬走庄劉實等人,此外,還有郭盞、吳帶、陳榜、吳汴、李積、郭卻、阮擇、薛指、林倚、趙榮、林載生等等,都是仰慕王芬大哥之名入會。據陳樵供詞:「我們齊到貓霧捒麻園庄王芬家入會,王芬說會首是大里杙庄林爽文,帶領小的去見過他。」王芬個人魅力十足、深得人望,麻園成為天地會的集會所,他身為八卦堂堂主,一心一意將小三歲的林爽文視為會黨的首領大哥。

1786 年冬天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1786 年(乾隆 51 年)夏天,雲林斗六發生一件大事,大墾戶楊文麟的養子和親生兒子分家產起爭執,一氣之下各自成立幫會大打出手,基於 1782 年(乾隆 47 年)漳泉械鬥教訓,附近石榴班營兵迅速逮捕一干鬧事人等,依情節輕重執行絞刑,或杖一百流放三千里,楊文麟被抄封數千甲的良田。楊氏兄弟和會黨兄弟在抵抗和逃亡中,殺了石榴班的千總,最後參與的天地會黨楊烈、蔡福、葉省、賴榮、張員等逃到大里杙尋求庇護。

彰化知縣俞俊十月剛上任,要求大里杙將林爽文和楊烈等人交出。林爽文既被擁戴為大哥,手下有四千多會眾,怎能輕易就範?

台灣鎮總兵柴大紀派游擊耿世文帶三百兵自府城北上,與彰化知縣俞峻,北路協副將副將赫升額和理番同知長庚共約八百名兵力,駐紮離大里杙六里的大墩汛地,前往大里杙庄燒庄搜捕。大里杙庄的人十分惶恐,卻不想交出林爽文,雙方僵持兩天後,俞峻差人四處查辦,貪婪的衙役趁機從中勒索,無論好人、歹人皆被胡亂逮捕,列於清國黑名單上如大肚街、大墩街,以及北投社新莊等各聚落俱被焚燒破壞。

據林爽文供詞:「那時,林泮等房屋已被官兵燒毀,他同王芬、陳奉先、林領、林水返、陳傳、賴子玉、蔡福、李七、劉升等,起意招集各莊民人,抗拒官兵,就來邀我。我的家長林繞、林石、林湖、林全等,將我藏匿山內,不許出來。」

1786 年(乾隆 51)11 月 27 日,林爽文被林石關在霧峰北溝,林泮、王芬、劉升帶領兄弟們夜襲大墩營盤,清國遊擊耿世文等全軍俱陷。28 日下著大雨,林泮上山逼迫爽文出山,29 日清晨林爽文和王芬帶領三四千人攻破彰化縣,將平日貪得無厭、欺凌百姓的官吏全部殺害。林爽文被擁戴為領軍大哥、順天大盟主,帶數千人南下攻取諸羅縣城。

泉州晉江是原罪?抑或非戰之罪?

林爽文聽取軍師董喜的建議,派偏師王作帶領六百名兄弟北上攻竹塹城,主軍取道鹿仔港,南下先取諸羅。事出突然鹿港郊商還來不及反應,基於與王芬的主顧信用,林振嵩捐助義軍五千兩白銀來換取鹿仔港的安定和周全。林爽文們相信林振嵩的誠意,故只留數百人防守彰化縣城和鹿仔港,全軍三千多人便出動前往諸羅。

1786 年(乾隆 51)12 月 4 日,被林爽文任命為海防同知的劉志賢到鹿仔港上任,他是泉州惠安人,當了二十年的彰化縣兵房書辦,跟林爽文和王芬都認識,故被賦予重任。興許是官僚氣息太重,劉志賢上任沒幾天,因傳戲班不到,將戲子杖責,又把鹿港存倉官鹽散賣,向船戶額外收取規費每船番銀二三圓不等,這些銀錢都私吞到自己的荷包。這些惡行引起泉人的不安,也惹怒了鹿仔港商人。

但鹿仔港泉人的反撲並沒有比劉志賢更高明。《平臺紀事本末》「……鹿港義民林湊等攻彰化,克之。初,漳民、泉民構釁,經官兵懲創,而仇隙未解。至是林爽文破城戕官,所過漳人響應,泉人心不自安。」林振嵩從子林湊,打著清國鹿仔港守備陳邦光的旗號,招募上萬的泉人和粵民,在林爽文陣營毫無防備下輕易攻下彰化縣城。三年前的漳泉械鬥,雖清官府作出懲治,但仇隙未解。因此,當漳人響應林爽文的革命之舉時,反而給泉人帶來恐懼不安。

《平臺紀事本末》又云:「林爽文陷彰北,戒賊眾勿焚掠,為收拾人心計。以故賊眾屯彰化數日,而民猶安堵。至是林湊等大搜漳民,殺之,焚其居,盡以泉民還鹿港,而城市邱墟矣。」初林爽文攻陷縣城,令不准義軍焚莊劫掠,以安民心,雖數千人在彰化縣城內屯聚數日,人民仍然安居樂業。但林湊的親清義軍卻大肆搜捕,逢漳人便殺,燒毀房子,將所有泉民遷移到鹿港,堅壁清野,讓彰化縣城成為廢墟。

林湊等親清義民利用機會報仇,兇殘地焚庄殺人,讓漳民十分憤怒,原中立者開始全面支持爽文,決心抗戰到底。這麼尖銳的族群關係,逼迫身為泉州晉江人的王芬、林里生和陳奉先等必須表態,在跟鹿仔港的泉人和林爽文的抗清陣營間選邊站。

林建隆老師的書中生動地描繪王芬參與竹塹城之戰,他們 12 月 7 日出發,12 日攻下竹塹後,王芬即刻返回。《平臺紀事本末》:「……既聞泉州義民盛,心猜疑,不自安,私回麻園。義民紀春、蔡運世等聞之,圍麻園,殺王芬。」聽說泉州義民盛,王芬為何心猜疑與不安?也許他認為劉志賢罩不住鹿仔港泉人,又或者他感到離開的這幾天,彰化縣城和鹿仔港極已風雲變色,甚至危及自己在麻園的家人?從新竹南下,王芬便直接返回麻園,這一天是 12 月 15 日。

據供詞,牛罵社的紀春打聽到王芬已回到自家庄園,便通知牛罵社的泉粵義民即刻前來,將麻園庄團團圍住。最後殺死王芬的不是泉州人,而是廣東嘉應州人,手段相當殘忍。

關於林里生的死亡,陸路提督任承恩在奏摺裡交代不清楚;一說是鹿仔港義民擒獻,又說是自己帶兵將潛藏在鹿仔港的賊首林里生逮補,無論如何任承恩見到林里生時,他病重得奄奄一息,命在旦夕,極有可能遭受非人道對待,迫使任承恩快速地林里生梟首示眾。

林爽文於正月 13 日回到大里杙,聽說林里生被義民擒送清軍後被斬首,他望著東方痛哭,十分哀傷。又聞王作、陳莧等在竹塹被誅,彰化縣城被攻破,楊振國、高文麟兄弟被械送清國內地,劉志賢亦被親清義民緝獲,對林爽文來說,如同千刀萬剮地痛苦;在二月的一場仗裡,把守大肚山的堂兄林泮也被殺了,八位好友僅剩下三位,林爽文默默地厚卹兄弟們的家屬,設場招僧道誦佛事,超度兄弟亡魂,獨自悲傷不已。

(待續)

爽文你好嗎:跨域歷史小說

  • 作者:張凱惠
  • 出版社:也品文藝
  • 出版日期:2018/05/04

【參考書目】

  1. 張凱惠,《爽文你好嗎》,也品文藝工作室出版,2017 年 12 月。
  2. 楊護源,「清代台中大甲溪南地區的聚落拓殖」,〈興大東海學報〉第十七期,頁 457-508,2006 年 9 月。
  3. 王政文,「古文書所見清代沙轆社土地流失原因析探」,〈興大東海學報〉第五十三期,頁 121-144,2014 年 6 月。
  4. 林翠鳳,「林爽文事件案首王勳神化崇祀考」,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第 6 期,頁 1-13,2017 年 1 月。
  5. 《平臺紀事本末》,本書不分卷,不知撰人,清。
  6. 宮中檔乾隆朝奏摺 55,故宮編著,出版,1982。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