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張凱惠專欄》平海大將軍王芬-族群矛盾下的犧牲者(一)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清國乾隆末年的 1787 年,台灣島西半部發生一起共 30 萬人起義抗清事件,台灣人民捲起袖子、拿起鋤頭和開山刀,集結起來反抗滿清貪官治理,戰事歷時一年又四個月,南北各義軍兵因不敵清國六萬大軍東渡參戰而終告失敗,台灣史上稱為最規模最大之民變—「林爽文事件」。

以清國統治者角度視之,「民變」為不可饒恕的「謀叛」與「謀反」大罪,先祖烈士們於清宮奏摺中被稱之為「逆首」、「賊目」、「一介草民」、「烏合之眾」等等,然台灣民間卻有不一樣的看法;除了各地留下以「爽文」為名的地名、相關廟宇和地方信仰文化外,林爽文旗下的第二把交椅——平海大將軍「王芬大哥」,在民間立有宮廟六座,世代香火不絕,祭祀這位生前為鄉親抵擋海賊、起義抗清,死後屢顯神蹟、庇祐地方的大英雄。

若造訪這位「王芬大哥」的故居——台中市沙鹿蔴園的「福興宮」,或「王芬大哥」曾任鹿港八郊總教頭所在的鹿港「福靈宮」,那麼將有更多的發現;前者對於「林爽文事件」輕描淡寫,後者的宮廟沿革則時間順序說明顯然有誤,這是為何?

「林爽文事件」中有關王芬大哥的事蹟,是一段震攝人心的淒美故事,如果平海大將軍王芬不死,也許義軍無需圍城諸羅十個月,早在清國大學士福康安率領援軍東渡之前,攻下諸羅縣城,相信歷史的結局也會不一樣。此篇文章將描繪王芬大哥是何等人物,出生於台灣的他是否有原住民血統?他在「林爽文事件」中的重要性,以及他如何戰亡,同時死後在民間所顯得神蹟,並闡述歷史上鮮為人知的發現。

王芬大哥生平留下的歷史問題

《沙鹿鎮志》1記載了關於王芬的生平:「王勳,又名王芬,曾參與反清活動。清乾隆年間,生於大肚山西麓的麻園車埔(今福興里),長於田仔湖(今沙鹿六路里過洋仔湖),祖籍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幼時入書房求學,鑽研兵法,喜好練武,性格豪邁,急功好義」。

民間又稱王芬為「王勳」或「王恩」,若以台語發音即為「王芬」,西元 1754 年(清國乾隆 19)出生於台中沙鹿的麻園車埔,坐落於今日台中市大肚山台地上,沙轆社與水裡社的共同社域內。身為王芬的父親王丁是泉州晉江人,在林建隆教授所寫的「刺桐花之戰」2提到王芬的母親(名陳月雲)為帕瀑拉族人,果真如此,他的身上是否留著一半平埔族人的血統呢?

王勳千歲(王芬大哥)出生地麻園庄地理位置圖
資料來源:【GIS 地理資訊科學研究中心】台灣歷史百年地圖,也品文藝工作室 重繪

十八世紀中葉的「麻園車埔」,究竟是甚麼樣的一個地方?王芬在此地出生,於水澤地「過洋仔」成長,北勢溪自 800 公尺陡降穿流其間,紅土坡上種著諾一片相思林,王芬曾以砍相思木燒炭維生,後來駕牛車幫人搬貨物,往來牛罵街、沙鹿街、大肚街以及沿海的五汊港、塗葛堀港和鹿仔港等繁華的商業街,少年英雄的他,曾號召麻園鄉勇上大肚山清剿搶劫商旅的土匪窩,大大保障往來商旅和地方鄉親的生命財產安全。

十七歲的王芬為人慷慨尚義、濟弱扶傾,拜少林五祖傳人洪德謙學藝,經常出面排解漳泉朋友的糾紛;二十歲餘,鹿仔港(今彰化鹿港)商郊延攬為武術總教頭,保護鹿港商人利益與地方安寧。《沙鹿鎮志》是這麼形容王芬:「頭如斗大、身高七尺、孔武有力,揮舞百二十斤大刀,鄉里異之。」其魁武強壯的體魄,可以一敵百,總讓敵人聞風喪膽,素為沿海盜匪所畏懼。從這些經歷,不難感受到王芬強烈散發著「保鄉衛民捨我其誰」的英雄氣概,他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與土地的聯結是如此緊密與深厚。若王芬的父母都是甫入墾平埔族社域的一般漢人,那麼王芬所呈現對於土地人民的情感便顯得非比尋常。

台灣民間傳言王芬拜「少林五祖」3傳人「洪德謙」為師,少林五祖又稱「洪門五祖」,這位傳人又是何方神聖呢?王芬拜師的十年前,有一位俗名鄭開,乳名洪二(又名萬提喜、雲龍和尚),原是一位拳師,在漳州雲霄縣城外東方 8 公里依山傍海處——高溪鄉觀音亭創立「洪門天地會」,為掩護身分而假裝出家,以傳授南拳來廣召徒眾。洪二和尚於 1768 年(乾隆 33)和 1770 年(乾隆 35)曾兩度在漳浦起事,被官府捕殺三百餘人。

然而乾隆皇帝第一次聽聞有關「天地會」,則是從林爽文手下——被俘的義軍領袖楊詠(被派守彰化縣城)口中得知,窮盡各種嚴厲手段,皇帝才探得該秘密組織為洪二和尚於 1761 年(乾隆 26)所創。回頭來看,洪二和尚其實便是閩省「洪門五祖」之傳人,就地緣和時間判斷,也許 1771 年(乾隆 36)王芬所拜的師父洪德謙,可能與「少林五祖」之「二房」洪大歲之傳人——洪二和尚為同一人,兩次起義失敗後藏身鹿仔港,但目前沒有直接證據可證明。

洪二和尚於 1779 年(乾隆 44)過世,4 年之後他的徒孫廿二歲嚴煙,自福建漳州來到台灣傳佈天地會,招收會黨,這年林爽文與王芬將屆而立之年,偕同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秘密加入天地會。問題是首次東渡台灣的嚴煙,年方廿二,又如何有這般說號召力與說服力,讓眾多彼此不認識的人冒死入會呢?莫非洪二和尚所創天地會早已於台灣秘密流傳,又或者王芬的父親王丁本是資深的洪門成員之一?

卅三歲的王芬與三十歲的林爽文,於 1787 年(乾隆 51)的中秋夜,召集眾兄弟加入嚴煙所傳的洪門。大夥推舉林爽文為大哥,王芬則擔任大肚山台地八卦會堂主,同年十一月底眾人舉反清之旗,攻下彰化縣城。然而,起義不到兩個月,王芬卻反被清鹿仔港義民、牛罵頭(今台中清水)之客泉鄉勇與大肚社蕃秘密圍攻致死,這是為何?

許多歷史謎團讓後人一頭霧水,輕描淡寫的歷史文字裏,透露著複雜、矛盾和尖銳的族群關係,有些斷續和遺漏的線索,都是解讀王芬大哥生平的重要訊息。也許,應回到王芬的出生地——拍瀑拉族沙轆社與水裡社域,從血緣和地緣關係來釐清問題的起源,追溯王芬大哥的母親究竟是帕瀑拉族人、或僅眾多移民家族中之陳氏成員處著手。

回溯不輕易屈服的歷史:拍瀑拉族

拍瀑拉族(Papora、Vupuran、Bopalat、Basagar、Babusagar)對社會大眾而言仍然陌生,又稱為「巴布拉族」,曾是中部「大肚王國」4的主要成員,分布於今日台中市大肚區、大甲區、沙鹿區、龍井區、梧棲區、南屯區和清水區一帶的大肚山台地和清水濱海平原,大致分為四大社群—牛罵社、沙轆社、水裡社和大肚社;其中沙轆社的社域大約分布在沙鹿、梧棲區,和清水南邊部分地區。

1661 年鄭成功擊退荷蘭人佔領台灣,欲於台灣中部屯田養兵之際,曾兩度被大肚鹿港地區和苗栗中港的平埔族擊退,損兵折將 900 至 1400 人;9 年後 1670 年(康熙 9)鄭氏王朝捲土重來,派遣劉國軒部隊掃蕩拍瀑拉族等社,殘殺三百餘人,大肚社和水裡社逃往埔里,沙轆社只餘六人潛匿海口幸免於難。

30 年後,當郁永河於 1697 年(康熙 36)從府城北上淡水採硫磺,途經大肚社時看到了無生機的荒涼景象:「一路大小積石,車行其上,終日蹭蹬殊困;加之林莽荒穢,宿草沒肩,與半線以下如各天」;1713 年(康熙 52),藍鼎元在《鹿州全集》中寫一段隨軍踏查半線(今彰化市)以北土蕃的紀錄:「北路地方千里,半線以上,民少蕃多。大肚、牛罵、吞霄、竹塹諸處,山川奧鬱,水土苦惡。」可見從大肚溪以北人煙罕至,而倚山濱海的土地含鹽分高、土多貧脊,不適合耕種。

拍瀑拉族五社古今地理位置對照圖
資料來源:「大肚王國的前世今生、大肚王國區域內之人文自然會編」,台灣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發行,104 年 4 月。

經過 50 年休養生息,帕瀑拉族恢復昔日雄風,並開始與漢人有些接觸。1722(康熙 61)年巡台御史黃叔璥經過沙轆社接受清國土官招待,寫下所見所聞,他說沙轆社的土官名為「嘎即」,社民多聽他的指揮行事,不敢違抗,最近漢人看上沙轆社南邊沃土,因此向土官請墾;他表面佯裝同意,私下卻告訴社眾,祖先留下有限的土地讓族人有田可種,若今天賣地給漢人,他們勢必侵占欺弄,最終整個社地都佔去,土官鼓勵族人群起反對,讓自己有藉口拒絕,避免傷了與漢人朋友的感情。

事實上,除非經土官或部落頭目證明為「無主荒地」,康熙朝禁止漢人以租、典、買、賣任何形式開墾蕃地,為的是防範漢人挾海自重,拉攏原住民聯手對抗清國;相對而言,此政令相對保護原住民土地免於流失或被侵占的危險。因此倚山臨海的帕瀑拉族仍然過著傳統的生活,男人在大肚山獵捕鹿、山豬、山羌、野兔,下海則可捕魚,婦女從事簡單的農業生產,雖海濱平埔水土苦惡,但近山的山泉水卻可以灌溉水田,一直以來都能自給自足。

自 1724(雍正 2)年起,雖開放蕃業主可合法招墾漢佃或租地給漢人開墾,除了牛罵新庄(今日清水)外,其餘拍瀑拉族人堅守祖地,使得垂涎沃土的漢人無機可乘。(待續)

註釋:

1王仲孚、童培根,《沙鹿鎮誌》人物篇——王勳,臺中縣沙鹿鎮公所,1993,p648-649。

2林建隆,《刺桐花之戰》,圓神出版,2013,臺北市。

3天地會有一套「洪拳」,匯集多家武功而成,出自少林。少林五祖又稱少林五祖師或洪門五祖,與康熙 13 年(1674)「火燒南少林」之天地會起源傳說有關。傳聞「火燒南少林」後,方大洪、胡德帝、李式開、蔡德忠、馬超興五人在福建和廣東秘密開展「反清復明」活動,人稱「少林五祖」。五祖代代相傳,分散在不同的省份召收會黨、發展組織,傳遞「驅除韃虜」的漢民族意識,王芬 17 歲時,距離天地會創立約 100 年,可見洪德謙為洪門五祖傳承第二或第三代。在清國祕密結社是一個殺頭的事業,直到 1787 年林爽文起義之後,乾隆皇帝才從被捕的抗軍首次聽聞天地會。

4大肚社王國的相關的文書紀錄為荷蘭人所留下,有關戶口資料多半由各部落前往參與「地方會議」時所做報告,1650 年大肚北社、中社、南社三社共有人口 336 人,為大肚社的中心,其餘拍瀑拉族各社牛罵社 193 人,沙轆社 106 人,水裡社 121 人,貓霧捒社 116 人;大肚王國由甘仔轄‧愛著臘密統治共 20 個社,荷蘭人稱他為「白晝之王」,各社人口均介於 100 至 200 人之間,整個大肚王國約 4 千人。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爽文你好嗎:跨域歷史小說” book_author=”張凱惠” book_publisher=”也品文藝” book_publish_date=”2018/05/04″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18/06/getImage.jpeg” book_link=”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6501″ book_link_text=”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844675″ ext_link_text_1=”讀冊生活購書” ext_link_2=”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305592674618″ ext_link_text_2=”誠品網路書店購書” ext_link_3=”https://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7330212865&actid=future” ext_link_text_3=”金石堂網路書店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