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張凱惠專欄》小半天山中傳說-虛擬林爽文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林爽文事件」雖聞名古今,但今日極少數人知道事件發生之原委、年代,甚至無人能理解何以活在 18 世紀、豐衣足食的林爽文要冒著被殺頭之風險抵抗清國?記得筆者去年(2017)在新莊社區大學分享《爽文你好嗎》新書時,現場有一個高中生帶來他的歷史課本,念了課本裡有關「林爽文事件」的文字,念了幾個字後嘎然而止,現場聽眾顯露不敢置信的神色,沒想到課本關於「林爽文事件」的描述短短不到五十個字。

然而發生於 1786-1788 年「林爽文事件」規模之大,烽火所及包括台灣的西半部的漢人村莊、平埔社地,甚至清國賄絡高山原住民協助堵截捕殺義軍,將近台灣三分之一人口 30 萬人涉入事件,清國花費一年的國庫、調集八省十萬精兵,歷時一年四個月才弭平。以至於今日,在台灣仍有超過 130 個與林爽文事件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地名、傳說、廟宇等等,相信這是台灣民間用自己的方式來追憶感念這段曾經風雲際會、轟轟烈烈的歷史。在本篇要跟大家分享關於鹿谷小半天的林爽文地方傳說,一段筆者兒時的重要記憶和關於歷史的新發現。

筆者 2012 年 12 月 20 日前往鹿谷大崙山做田野調查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小半天之傳說

記憶中,祖居在南投鹿谷山中的阿公,如往常坐在坑上搖著扇子說:從日本時代,一直到國民政府來台後,還有很多人來到我們這邊挖金銀財寶,因為聽說我們這裡埋有很多寶藏,其實到底有沒有寶藏根本沒有人知曉,但是就一直有人來挖阿挖的…

長大之後因緣際會,碩士論文以研究「林爽文古戰場、今地圖」為題,赫然發現兒時聽說的小半天寶藏傳說,竟是與自己的林爽文研究有關;人們知道尋寶,卻不認識埋寶之人,也不認識林爽文。然而研究越深入,越能理解傳說的本質在於背後所深藏的動機,而小半天的寶藏傳說的背後,那最讓人害怕誅連九族的原因就落在過去的某個時間點、過去的空間,使得後代沒有機會親耳聽聞真實的歷史。

18 世紀的小半天地處內山,曾是原住民奔馳的獵場,在充滿神祕色彩蓊鬱的竹林裡,留下與「林爽文事件」的遺跡「孟宗林古戰場」;也有林爽文軍隊戰敗後,因過於驚慌跌落懸崖的「跌死馬」地名;甚至還有因為戰爭需要養兵,故在戰爭後期軍隊移動時帶了「十八簍龍銀」,需要九個大漢才能搬動,傳說每個壯漢左右手各搬運兩簍龍銀。甚至鹿谷地方上謠傳著林爽文有一位妃子(或妹妹),為了不願丟棄十八龍銀而與林爽文有爭執,最後林爽文給她兩個選擇,一個是活著跟他走,另外一個則是與龍銀埋葬在海拔一千三百公尺的大崙山上,傳說這位女性選擇與寶藏同穴,葬在戰亡的軍師蔡貓東旁。當地人們給傳說又增添神秘色彩,謠傳這位女性被殺死時,流出只有后命才有的白血,它們看到之後非常地扼挽,這似乎間接傳遞人們對於林爽文事件的觀感,一個註定最後沒有結果的抗清結局。

除了這些傳說外,鄰近小半天還有「爽文劍井」,據說戰敗使得林爽文負氣將劍丟進洞裏,洞口竟冒出井水;以及林爽文軍隊曾經過的「林爽文戰備古道」。從今日在鹿谷留存的遺跡可以窺見人們對於230年前的「林爽文事件」有著各式各樣的想像,甚至發展到後來,傳說又增添「十八龍銀」在雲霧繚繞的山區幻化成天上的雲,以及飢餓的小牧童遇見給白銀的仙女般的大姊姊等等。而這許多林爽文的傳說,在海拔 1300 公尺的山上,伴隨著深居小半天的人們生活超過兩個世紀,在純樸善良的人們的記憶裡,紮了根、發了芽。

鹿谷小半天的人們,從來沒有懷疑過,林爽文究竟有沒有來過這裡。

這麼多傳說與記憶,林爽文究竟有沒有在小半天與福康安(還珠格格中的爾康,乾隆派來弭平民變的欽差大臣、協辦大學士,坊間傳聞他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做最後一場生死搏鬥呢?其實有些歷史學者相當堅持,林爽文的確曾在小半天抵抗福康安的大兵。

小半天古戰場──主角不是林爽文

乾隆炫耀政績,平定台灣戰役之一——《攻剿小半天山》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欽定平台記略》中有關小半天戰役的內容如下:「十四日(丁丑),福康安、海蘭察、鄂輝同奏言:前遣社丁杜敷及投出(意同投降)賊目阮和等,分投踩探賊蹤去後。茲據阮和等稟稱,林爽文逃入內山,尚有餘匪二千餘人,聚集小半天山頂拒險死守;又據杜敷稱,探林爽文逃入埔里番社相近地方潛匿,已差生番前往密查,一得確信,即行飛稟各等語。」

福康安寫奏摺的這一天在乾隆五十二年農曆十二月十四日,事實上在九天之前,清軍在集集埔(今南投縣集集鎮)之役成功剿洗殲滅林軍,這一場戰役林爽文喪失了他最精要的兩千多名部將,而唯一讓福康安感到羞慚不已的是林爽文又不知所蹤,使他無法向乾隆皇帝交代。

集集埔大獲全勝之後,福康安即刻派遣曾是林爽文好友的杜敷,和投順清國的阮和進去內山「購線」,到處打聽林爽文的下落。九天之後,阮和回報福康安,林爽文在小半天;但是與曾是水沙連社(今日日月潭邵族)通事的杜敷傳來原住民的情報,林爽文在埔里地方藏匿,是一樣的。由於杜敷曾與林爽文情如手足,因此生性多疑、謹慎小心福康安先採信的阮和的說法。

(購線:清·黃軒祖《游梁瑣記•內黃大盜》:「總鎮懸賞購線,竟莫弋獲。」)

福康安率領大軍於凌晨三更出發,兵分三路抵達小半天天色已亮,但從他給朝廷的奏摺可以得知,小半天山勢陡峭,無路可達,易守難攻:「該處草深樹密,路徑逼窄,而陡險之處,攀藤方可登陟」,清軍拿藤當作繩索,揹著武器往上攀爬,中途遭遇林軍的居高臨下猛烈的攻勢:「賊人在山頂拏立木柵,柵內壘石作牆,搭蓋草寮,又將道旁大樹砍倒,橫塞道路,恃其地險,以為久據死守之計。我兵攀緣直上,進至半山,賊匪一齊壓下,勢甚潑猛。」

但林爽文的順天軍也不是好惹的!林軍在小半天的防禦工事,相信也準備了許久,等待清軍或遲或早的一天到來抵死一戰。集集埔一役失敗,小半天則無所倖免,只是林爽文是否在小半天指揮,才是福康安最關心的;可以說生擒林爽文乃是福康安的終極任務,若林爽文逃漏,即使最後平亂戰功也無法彌補此一缺失。

林軍在今日的石馬公園上拏立木柵,並在木柵內壘石作牆,在山寨圍牆裡搭蓋草寮;他們用砍倒的大樹橫卡在道路上,打算依恃天險死守一方。即使危險,也必須拚死爬上去攻寨,況且對福康安而言,林爽文此刻就近在咫尺,於是他下達軍令,逼迫清兵拚死攀藤而上,即使遭遇滾滾大石的致命攻擊也不能後退一步。

林軍藉著來橫塞道路並準備大量的大石、大木頭來做防禦,只要他們從河底慢慢地爬上來,就朝向他們一丟!藉此阻止他們前進、繼續往上爬,希望能夠作為久據死守的打算。

但除了兩支隊伍正面迎擊,福康安的第三支軍隊由其愛將普爾普率領,鐃悍的廣東兵和擅長高山作戰的四川屯練兵繞道山後,出其不意突襲林軍山寨最弱的一環。在林軍營盤的後方從深溝攀爬而上,攀倒木柵,爽文們登時被打散,清兵盡力追殺,鎗斃爽軍頭目十餘人,生擒頭目林追、林二、林添、孫東湖、王若敬五名,爽軍二百餘人都被殺了,山寨內的鎗砲、鉛藥、器械及馬匹、牛隻、米榖等項都被搶走,然後將小半天木柵內的一切草寮全行焚燬。

【鹿谷小半天古戰場圖】,《爽文你好嗎》,ch7〈藏寶小半天〉P217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剿滅小半天林軍之後,福康安盤查當地各處隘口確認無礙後,並即刻回到竹山江西林大營。當天諸羅縣元長莊大墾戶張源懃,帶領社丁陳保和深山原住民多個部落的頭目十餘人來見,報告林爽文的消息。

福康安十分高興打賞,並且仔細地詢問進入內山的路徑。張源懃是福康安相當倚重的義民首,他再次地確認了杜敷的情報無誤,林爽文大軍目前藏匿在埔里社到埔尾等處。由此可知福康安在攻打小半天時,林爽文並不在山上,而遠在埔里社。那麼,在小半天率領兩千名林軍據險死守,與福康安一來一往對仗的人是誰呢?

小半天的「林爽文」是誰?

在林爽文親信之中,蔡福排行很前面,至少在林爽文往南攻打府城時,將很重要的諸羅縣城(今嘉義市)交給蔡福把守,可惜蔡福怕死,將城給丟了。後來林爽文派蔡福去圍攻諸羅,後因為受到槍傷而到庵古坑(今雲林古坑)養傷,庵古坑被福康安大軍攻滅後,翻過觸口山直接到逃到小半天。

蔡福於乾隆 53 年(1788 年)5 月的供詞事這麼說的:

「據蔡福供,我係漳州府平和縣人,年三十歲,父母兄弟久已亡故,只有妻子賴氏,一同被拿。原住諸羅縣城。賣糕餅生理。前年十二月初六日,林爽文攻破諸羅,有素識之何霜榮,前來引進我同葉省入夥,我就豎旗,招集二千多人,跟林爽文去攻府城,未能攻開。」

「上年正月,回至諸羅,叫我帶領手下人,把守南門。後柴大人來收復諸羅,我就走到大里杙去見林爽文,他說我失了諸羅,就要殺我。何霜榮再三保我,方才釋放,仍舊叫我圍困諸羅縣。六月裡,又封我做總督內外諸軍務。七月裡,與官兵打仗,臉上帶了槍傷,就回到庵古坑養傷。至十一月,大兵來攻庵古坑,我逃至內山大平頂、小半天藏躲。大兵又復追至,…」

我們可以從蔡福供詞中得知,在小半天一役當中,他人是有在現場的,同時他並沒有提及林爽文是否也在小半天。

蔡福從庵古坑逃到鹿谷大平頂、小半天躲藏,以蔡福在林軍陣營中的身分來判斷,他非常鐃勇善戰,一直被林爽文重用。在 18 世紀沒有網路 wifi 的年代裡,根本沒有人知道林爽文的樣貌如何,甚至連福康安根本也不知道林爽文長什麼模樣,因此,蔡福率領兩千人於小半天抵禦清軍,興許又刻意營造林爽文在小半天的假消息,在當地人眼中,想必就一定是「他(林爽文)」了!蔡福被誤認為林爽文也是理所當然。

林爽文戰備古道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從地理位置和潛逃路線來看,蔡福的供詞說出他在庵古坑守城養傷,在被福康安攻破後,他逃離庵古坑往東越過觸口山脈之後,渡過了竹山的清水溝,繼續往東走著今日的「林爽文戰備古道」後抵達鹿谷內山的大平頂。所以這個戰備古道其實是蔡福從庵古坑走到小半天的,反而不是林爽文走過;而大崙山、小半天等地方留有許多林爽文事件有關的傳說,諸多巧合可判斷在小半天的人其實就是蔡福,而不是林爽文。

在 230 年前不知道林爽文是誰、長什麼模樣的時代裡,何以鹿谷山裡面的農民樵夫卻要以各種跟林爽文有關的傳說去留芳後世呢?去年(2017 年)五月有幸前往鹿谷社區大學分享《爽文你好嗎》講座,意外地發現當地人們對於林爽文認同相當深刻,當居民聽到林爽文最後一役沒有到過「小半天」時,神情充滿失望與強烈的失落感,畢竟還有民眾自己的祖先是有參與過「林爽文事件」的,怎麼可能他沒有來過小半天呢?看了令人不捨與動容。

隨著時光流轉,最後林爽文到底有沒有到鹿谷小半天與福康安對仗這件事情變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地方善良的人們願意將「林爽文」這三個字放在山裡面紀念,他已經成為鹿谷人們的集體記憶與生活之一,比如為了保護貓東墓不被人搜尋金銀財寶,而不說他墳墓的位址在哪,兩個多世紀以來,爽文並不寂寞,他一直活在深山雲霧繚繞的大崙山裡,永不止息。

爽文你好嗎:跨域歷史小說

  • 作者:張凱惠
  • 出版社:也品文藝
  • 出版日期:2018/05/04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