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尼獎大贏家音樂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在台灣知名度不高,但周二開演卻 8 場全滿,只剩本週日百餘張票券,也為音樂劇市場在台灣打下一劑強心針。
音樂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自 2014 年巴黎首演之後,進軍紐約百老匯、倫敦西區都造成轟動,並獲得包括東尼獎、勞倫斯.奧利佛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這齣音樂劇也是我國已故音樂家張龍雲與百老匯團隊掛名聯合執行製作人的正宗百老匯音樂劇,張龍雲也因為該音樂劇成為台灣真正參與百老匯製作,並入圍美國戲劇界最高榮譽東尼獎的第一人。台中首演時正值張龍雲逝世周年,張龍雲遺孀歐陽文津也與家人到現場聆賞,相當感動。
台中國家歌劇院引進「一個美國人在巴黎」,一開始外界並不看好,認為這齣音樂劇劇情跟音樂對於台灣觀眾來說都相當陌生,要開 8 場更是天方夜譚,但經過多月努力,不但寫下歌劇院開幕以來最佳票房紀錄,現場觀眾隨著劇情起伏融入,舞台布景燈光更是優美流暢,不少圈內人都南下台中取經,既叫好又叫座。
票房長紅真正原因究竟為何,負責引進的台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是百老匯原裝音樂劇,呈現品質在水準之上,其次該劇主要元素不但有古典樂,也跨爵士音樂;舞蹈更從芭蕾、爵士舞跳到踢踏舞,「這是一個從精緻古典出走的大眾化藝術,講的又是 4 個藝術家芭蕾舞者、作曲家、歌唱演員以及畫家的奮鬥與生活,很容易引起共鳴。」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改編自 1951 年金.凱利主演的歌舞片「花都舞影」,當年歌舞片在奧斯卡金像獎大放異彩,片中所選的 10 多首美國傳奇作曲家蓋希文的經典作品功不可沒。編劇克雷格.盧卡斯劇本巧妙結合歌曲與劇情,也呈現二戰剛結束時人心的危疑與不安。
邱瑗不諱言,她認為這個劇本寫得比歌劇「波西米亞人」好太多,也更能增加劇情的說服力。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