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央廣》以埃和約40週年 雙方維持「冷和平」

1979 年 3 月 26 日,埃及總統沙達特和以色列總理比金,在美國總統卡特的見證下,簽署「以埃和約」,終結兩國 30 年來的戰爭狀態。圖片來源 :Government Press Office (Israel), CC BY-SA 3.0
40 年前,埃及和以色列領袖簽署了阿拉伯和以色列人之間歷來第一份和平條約,扭轉了中東的外交與軍事關係。

1979 年 3 月 26 日,埃及總統沙達特(Anwar Sadat)和以色列總理比金(Menachem Begin),在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的見證下,於白宮草坪簽署「以埃和約」(Egyptian-Israeli Peace Treaty),終結兩國30年來的戰爭狀態。

這項和約一直到今天依然有效。

1973 年,埃及和敘利亞攻擊以色列,希望迫使以色列歸還 1967 年「六日戰爭」所佔領的土地,其中包括埃及的西奈半島(Sinai Peninsula)。

雖然埃及在戰事有重大進展,奪回西奈半島的一小部分,但在美國加入後情勢逆轉。儘管如此,沙達特已經成功奠定他在中東地區和國際上的地位。

1977 年 11 月,沙達特前往耶路撒冷展開和談,成為第一位到訪這個猶太國家的阿拉伯國家領袖。

1978 年 9 月,在美國總統卡特調停下,以埃雙方達成大衛營協議(Camp David Accords),並由沙達特和比金簽署。

這項協議讓沙達特和比金,共同獲得 1978 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不過,大衛營協議中涵蓋兩國要在 3 個月內達成適當的和平條約,結果和平條約並沒有依約完成,卡特因而前走訪埃及和以色列,並促成兩國領袖於 1979 年 3 月 26 日,在大約 2 千名權貴觀禮下,於白宮草坪簽署和約。

卡特當時表示:「我們終於贏得和平的第一步,邁向漫長而艱苦道路的第一步。」不過,卡特強調:「我們絕不能低估橫在前方的障礙。」

沙達特則讚揚卡特是「創造奇蹟的人」。

不過,比金仍有雜音,希望東、西耶路撒冷能夠「統一」,東耶路撒冷為 1967 年戰爭遭以色列佔領的土地之一,是具高度敏感的爭議地點。

不論如何,埃及成為第一個和以色列簽署和平條約的阿拉伯國家,而自從以色列在 1948 年建國以來,一直在和其他阿拉伯國家戰爭。

這項和約讓埃及得以在 1982 年取回西奈半島。

埃及也終止對以色列的敵意,並與以色列外交、經濟和文化關係正常化。

這項和約也讓以色列船隻得以自由通過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蒂朗海峽(Strait of Tiran)和阿卡巴灣(Gulf of Aqaba)則成為國際化水道。

這項和約的簽署,也讓埃及獲得美國重大的經濟和軍事援助。

不過,這項和約獨怒所有阿拉伯國家,紛紛指控埃及背叛,尤其出賣巴勒斯坦人的權利,導致埃及和這些國家的關係破裂,埃及在阿拉伯聯盟(Arab League)的會籍也被停止,阿盟總部也從開羅遷移到突尼斯。直到1989年5月,阿拉伯聯盟才恢復埃及的會籍。

沙達特在自己國內也受到批評,並在和約簽署後的 1981 年,遭到極端份子暗殺身亡。

至今,以色列和埃及依然維持「冷和平」的局面,官方的外交關係和安全合作如舊,但埃及人民對以色列則具有敵意。

(新聞資料來源:中央廣播電台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