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假的尾聲,我有機會來到泰國的桂河大橋。中學時期,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中的行軍曲《Colonel Bogey March》,常常一邊騎腳踏車一邊吹著這首曲子。
每天早上騎腳踏車上學時,我會背英文單字,而放學時,我常一邊吹著這首歌,和同學阿里一邊快樂地騎回家。這首曲子給人一種輕鬆、整齊、充滿節奏感的感覺。口哨聲以輕快的節奏吹奏,帶著一種俏皮而有序的氛圍。每個音符之間保持著明顯的間隔,踏著整齊的步伐,時而高昂,時而低沉,充滿韻律感。這首曲子常常讓我在沉悶的中學生活中感受到昂揚的士氣與蓬勃的生命力,為我帶來光明的時刻。
這部電影對我而言,有著深刻的生命啟發。看完後,我常思考,如果我是那位英國上校,我會如何應對?儘管被日軍俘虜,他一開始為了堅持自己作為軍官的尊嚴,不願與士兵一同從事勞動,並以違反日內瓦公約為由反抗,最終被關進小牢房。然而,當日軍建造桂河大橋的進度大幅落後,日軍指揮官將他視為貴賓,依靠他帶領部隊的能力和知識,最終在期限前成功完成了這項艱巨的工程,火車順利通過大橋,從泰國到達緬甸。
然而,當英軍派人來炸橋時,這位上校正沉浸在完成橋梁的成就感中,準備迎接日軍火車的通過。這時,他發現了引爆炸藥的導線,試圖阻止炸橋。最終,兩軍爆發槍戰,上校中彈倒地,引爆炸藥,炸毀了桂河大橋。
我特別喜歡電影中那位英軍醫官的角色,他曾多次提醒上校:「是否有必要如此努力地建造這座橋?」但上校堅持,建造這座橋讓英軍士氣高昂,儘管身處集中營,還是能夠獲得較好的待遇,彷彿軍隊重獲新生。
在桂河大橋完工通車的慶祝時刻,英軍醫官感到不安,獨自離開,爬到山上遠觀這一切。
做任何事,如果一開始的目的弄錯了,即使順利完成或取得了非凡成就,所有的努力最終可能都會化為烏有。就像那座最後被炸毀的桂河大橋一樣。
這個故事早已深深印在我心中,這部電影也影響了我幾次重要的人生選擇。不要因為一時的利益或成就感而迷失方向,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樣才能讓努力變得有意義,而不至於徒勞無功。
我感謝我的父母,因為他們沒時間管我,讓我從小能夠自由選擇看各種電影。要不然,我的知識來源又能夠是什麼呢?
英國上校的堅持與奉獻,因為忽略了真正的目標,最終導致所有成就毀於一旦。不要只為眼前的成就感所驅使,而是要先搞清楚努力背後的原因。否則,再宏偉的事業,也可能像桂河大橋一樣,終將化為烏有。
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是一部存在主義的經典之作,提醒我們,努力的真正價值不在於成就了什麼,而在於是否明白自己為何而努力。正如尼采所說:「一個人只要知道為何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