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筱峰專欄》燦爛的星辰——野口英世

野口英世。圖片來源:李筱峰臉書

「當面臨困境時,想像、抱怨和絕望只會阻礙你的成功,擾亂你內心的平靜。」

–野口英世

日本醫學士、細菌學家野口英世,於1876年出生在福島縣耶麻郡三和村(今豬苗代町)的一個農家。

野口英世年幼時左手被火燒傷,手指都黏在一起,常受到歧視與霸凌。但他不服輸,勵志向學,成績優秀,有時還代替老師上台講課。

野口英世的左手後來經一位醫生渡部鼎動手術,使得手指可以分開,野口英世感激之餘,立志習醫。

野口英世在豬苗代高等小學畢業後,到東京的高山齒科醫學院(今東京齒科大學)打雜,並在濟生學舍(今日本醫科大學)習醫。20歲取得醫生證書,開始在順天堂醫院工作。並於1898年在高山齒科醫學院擔任講師。同一年,到北里柴三郎的北里傳染病研究所服務。

1899年,一位美國生化博士Simon Flexner來日,野口英世擔任他的響導。這個因緣,使得野口英世有了機會於隔年到美國賓州大學擔任Simon Flexner的助手,開始了蛇毒的研究工作;1904年,野口英世在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任職。

1911年8月,野口英世發表了「梅毒螺旋菌純粹培養成功」,並且陸續發表小兒麻痺的特定病原體及狂犬病的特定病原體等報告。野口英世的盛名逐漸傳開,他在美國與美國女子結婚。

1918年,為了研究黃熱病、奧羅亞熱、小兒麻痺症以及沙眼,野口英世屢次到中美洲與南美洲去踏查。

1928年,野口英世為了研究黃熱病而前往西非的黃金海岸(今加納),不幸於5月21日因感染黃熱病過世,享年51歲。

從1914年到他去世的前一年,野口英世曾數度被提名諾貝爾醫學獎,但是隨著他的去世終究與諾貝爾獎擦身而過。

儘管爾後的醫學發展對於野口英世的研究成果有所爭議,但野口英世也知道自己絕非完美。野口英世在閱讀完一部寫他的傳記《發見王–野口英世》(作者渡部毒樓)之後,對於該書過度美化他不以為然,他說:「沒有人可以那麼完美的。」

下圖是日幣一千元鈔票有他的圖像。

圖片來源:李筱峰臉書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