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忠憲專欄》勢利眼:友誼和慈善

圖片來源:Pixabay/作者:StockSnap

我講了很多第一志願學生的問題,但能夠唸第一志願是一生的優勢,這裡可以找到很多同類的朋友,友誼和慈善不同,如果一個人的表現明顯比另一個人差,這通常會成為友誼的問題,為什麼?

心靈捕手中,查克和威爾的有一段對話如下:

查克:「你是我的死黨所以別誤會,但二十年後如果還住在這兒,到我家看球賽,還在蓋房子,我會他媽的殺了你。那不是恐嚇,我會宰了你。你擁有我們沒有的天賦。」
威爾:「哦!拜託,為何大家都這麼說,難道是我對不起自己嗎?」
查克:「不,你沒有對不起自己。是你對不起我。因為我明天醒來五十歲了,還在幹這種事,無所謂。而你已擁有百萬彩券,卻窩囊的不敢兌現。我會不惜一切交換你所擁有的,其他這些人也是。你再待二十年是污辱我們,窩在這裡是浪費你的時間」
威爾:「你懂什麼?」
查克:「我告訴你我懂什麼。我每天到你家接你,我們出去喝酒笑鬧,那很棒。但我一天中最棒的時刻,只有十秒。從停車到你家門口,每次我敲門都希望你不在了。不說再見,什麼都沒有,你就走了。我懂得不多,但我很清楚。」

如果是威爾不告而別主動離開,這樣可能會被解釋為勢利眼,但反過來查克逼他離開,這樣就成為佳話。但不管是哪一種結果,這就是兩人之間無法成為同儕,造成的友誼問題。

對於朋友的要求,到底要如何拿捏?

我是否總是必須立即回覆朋友的訊息?

我必須去醫院探望他嗎?

以醫院為例,歌德和席勒是非常好的朋友,據說歌德非常害怕接觸死亡,因此沒有去探望病入膏肓的席勒,我不知道席勒是否可以接受。

因此,對於友誼中可以期待什麼,沒有任何定義。有些友誼中的行為是可以接受的,而在其他友誼中則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朋友必須為彼此做什麼?在理想的友誼世界中,朋友甚至不會問自己這個問題,因為他們想互相陪伴。

當他們感覺到「現在我必須為他做這件事」時,這個行為就像一個正在履行道德義務的人,他認為你支持他一定是顯而易見的,不是出於責任感,而是因為你想成為那樣的人、那樣的朋友。

如果友誼因為需求不對稱而破裂,我們不應該諷刺地解釋這個事實:友誼只存在於具有相同地位特徵的人之間。

友誼不是慈善,這也是為什麼我無法和那位推坑我反服貿的大學同學,再繼續成為朋友最主要的原因。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BhaktiCreative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