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台灣原住民應引以為傲的祖先偉大成就

西拉雅族女子與嬰兒,由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森攝於1871年鳳山縣木柵里(今高雄市內門區)。照片來源:wiki

我原住民計 16 族 59 萬人(阿美族、排灣族、泰雅族、布農族、太魯閣族、卑南族、魯凱族、賽德克族、賽夏族、鄒族、雅美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邵族、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若加上西拉雅族,則為 17 族。我們若考量西元 17~18 世紀渡海來台的「唐山公」與平埔族結婚的後裔,則「廣義」的原住民或「南島語族」應逾 1,600 萬人,約占台灣目前總人口 2,342 萬的 66%。

5,000 年前原住民祖先因各種原因開始自台灣渡海南下,怒海爭鋒,冒險犯難,篳路藍縷,創造了一個人口高達 4 億 2,000 萬的「南島語族」(Austronesians),橫跨亞洲、大洋洲及非洲的海洋大帝國,成就非凡。

我原住民祖先在 5,000 年前發明的跨洋用「雙體船」,今日甚至被我國海軍的「沱江艦」匿蹤雙船體飛彈巡邏艦引用來設計船體,也值得我們台灣全體 2,300 萬民眾為他們感到驕傲。

一、「南島語族」人口:計 4 億 2,000 萬人,前 10 大人口國家為:印尼 2 億 7,000 萬(占該國總人口 98%)、菲律賓 1 億 900 萬(占 92%)、馬達加斯加2,000萬(占66%)、馬來西亞 1,400 萬(占 42%)、巴布亞紐幾內亞 130 萬、東帝汶 117 萬、紐西蘭 86 萬、汶萊 72 萬、新加坡 70 萬、台灣 59 萬。若以前述「廣義」的原住民 1,600 萬人計算,台灣排名應在第四,凌駕馬來西亞。

「南島語族」(Austronesians)人口:計4億2,000萬人,領域以台灣為北界,東至夏威夷,東南至復活節島,南至南半球的紐西蘭,西南至馬達加斯加。照片來源:wiki

二、領域:以台灣為北界,東至夏威夷,東南至復活節島,南至紐西蘭,西南至馬達加斯加。故成就不輸西元 2,000 年前至西元 1,500 年征服整個薩哈拉沙漠以南的班圖族(Bantu),或是十六世紀征服南美洲的西班牙人。

南島語系的擴散-「出台灣假說」:此派學說認為南島語族發展出卓越的航海能力,以台灣為起點,向太平洋地區移民擴散、並與當地人混血。無論是擇居於大島或小島,多遍佈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照片來源:wiki

三、遷徙路程:

  1. 西元前 8,000~6,000 年前來自亞洲大陸的「侗台」族或「南亞」族,因故分家後遷徙渡海來台,並打敗當時的「原住民」矮黑人。
  2. 往南遷徙:5,000~4,000 年前發展出卓越的航海能力,以台灣為起點,不斷向太平洋地區移民擴散、並與當地人混血。無論是擇居於大島或小島,多遍佈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是一大特點。
「中國沿海假說」:此派學說認為南島語族起源於中國東南沿海,反對台灣或東南亞島嶼是早期南島民族發源地的說法。照片來源:wiki

他們先擴散到菲律賓群島,主要是北部呂宋一帶。然後到婆羅洲、印尼東部,時間大約是在 4,500 年前。然後往東、西兩方擴散,東至馬里亞那群島(關島、塞班島),也到了南太平洋部份地區,往西到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等,時間約在 3,200 年前。

1,700 年前擴散到中太平洋的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以及美拉尼西亞(Melanesia)(如所羅門群島、加洛林群島)。然後往東到達玻里尼西亞(如吐瓦魯群島、大溪地島、柯克群島、法屬玻里尼西亞)、夏威夷,最遠至南美洲復活節島。約在公元 500 年由印尼的婆羅洲,往西南一路至馬達加斯加。最後於公元 800 年來到紐西蘭。

前述的「大溪地島」(法語: Tahiti)就是 1962 年知名電影《叛艦喋血記》(Mutiny on the Bounty)發生的地點。馬龍·白蘭度飾演一位公平對待船員的大副,最後率船員反叛船長並奪船。當時叛變船員們認為該島地處偏僻,未登錄在英國海軍的航海地圖上,不會被英國當局事後追緝到。

至法屬玻里尼西亞則是 1998 年電影《酷斯拉》(Godzilla)的「誕生地」。按法國曾於 1962-1974 在該群島進行地下核實驗,並「波及」到當地的一處海鬣蜥巢穴,導致一隻鬣蜥受到核輻射並突變,變成一頭類似恐龍並酷愛吃魚的大怪獸。它經由巴拿馬及牙買加,一路游到捕魚業盛行的紐約曼哈頓。尚·雷諾飾演一位法國國防部特勤局(DGSE)探員,率隊幫法國政府「收拾」核試驗遺留的殘局。

至於為何南島語族未往北遷徙、也未往西返回大陸則原因不詳,可能他們:

  1. 被當地人打敗。
  2. 不喜歡太冷氣候。
  3. 不再「適應」遠離海岸的地方。

四、南島語系的擴散學說

主要有兩派學說:

  1. 「出台灣假說」:多位西方考古學與人類學家從分析 400 種語言的發展史,構建出語言發展樹,認為南島語起源於台灣;或是從南太平洋各地出土的台灣玉飾玉玦、陶器紅彩、瓶口內凹、板岩石器等,以及台灣特有的「構樹」,推斷台灣是南島語最有可能的發源地,故「南島語的發源地在台灣」幾乎已是多數國際學者的共識。
  2. 「中國沿海假說」:此派學說認為南島民族起源於中國東南沿海,反對台灣或東南亞島嶼是早期南島民族發源地的說法。

我們也可據此合理推斷,南島語族來自大陸沿海地區,部分族群先遷徙至台灣,然後再往南擴張。原先在大陸沿海的族群也有可能沿著中南半島一路南下,雙方或有可能在馬來半島周遭海域接觸。但由於在台灣的族群發明渡海工具,積極開拓疆域,形成南島語系的擴散出自台灣的結論。

五、遷徙原因:

  1. 棲息地(耕地及放牧地)資源耗盡。
  2. 人口過多。
  3. 疫情。
  4. 棲息地資源競爭者太多。
  5. 部落間戰爭。
  6. 天災:地震、海嘯、颱風及水災等,災情嚴重 (按:台灣位於地震活躍區環太平洋火山帶中,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的交界上。菲律賓海板塊朝西北碰撞歐亞板塊,造成台灣地震頻繁。按 5,000 年前板塊碰撞一定比現在激烈及活躍許多)
  7. 氣候異常。
  8. 冒險犯難精神。

 

西元前2,000年發源自奈及利亞及喀麥隆的班圖族(Bantu),在近三千年時間征服整個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Sub-Saharan Africa)。照片來源:wiki

 

六、打敗當地人的武器:外地人成群遷徙至一地,一定會遭到當地人阻擋、抵抗或甚至攻擊,因為後者不願分享有限的生活環境及資源。但南島語族究竟是憑藉那種武器或戰術則不詳。

前述提及南島語族跟當地人混血,讓我們覺得通婚是極重要的擴大族群策略。譬如一批 100 位移民進入一個 1,000~2,000 人的社區,透過通婚,兩族群很快就會融合成一體。歷年來考古學者均未提到這一批來自蕞爾小島台灣的族群如何擴及整個遼闊的太平洋區域,合理推斷他們當初不是以武力而是以懷柔、籠絡的策略,來贏得原住居民的合作及支持。

十六世紀初西班牙人征服南美洲憑的就是鋼劍、十字弓、盔甲、火繩槍、由歐洲帶來的疾病(天花、麻疹)、以及賄絡當地「盟友」原住民去從事後勤(建造和搬運攻擊小舟、挖掘運河等)。

至於西元前2,000年發源自奈及利亞及喀麥隆的班圖族(Bantu)征服整個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憑的就是鐵製武器。因為當時僅有他們懂得如何提煉鐵砂並鍛造成鐵製耕作農具及武器,前者可用來準備充足的作戰糧食,後者可衝鋒殺敵,遭入侵的當地原住民完全無法對抗。

七、遷徙方式:南島族群在公元前 2,000 年前開始使用帆,加上航海技術,先發明「雙體船」(Catamaran、Double Canoe),後來再在舷外加上浮桿,成為「舷外浮杆獨木舟」(Outrigger Boats),促成南島族群得以廣泛前往印度洋與太平洋中諸陸地與島嶼地區。

玻里尼西亞士兵戴著頭盔划著「風帆雙體船」(Catamaran、Double Canoe),他們使用「蟹爪形」船帆得以逆風前進。照片來源:wiki

雙體船是把 2 個瘦長船體連在一起組成的連體船,船體間用甲板橋連接,各具獨立的推動裝置。由於 2 艘小船橫向連接在一起,整體艦寛較闊,在海上可承受較大的風浪,因此較為穩定不易翻船,亦可張更多的帆。在高速行駛時,兩個較瘦長的船體可以大幅降低船身的阻力。

八、習俗
除了基因及語言相關外,南島族群還共享文化特徵,如紋身、干欄式建築、玉雕、稻田耕作、岩石藝術圖案等傳統和技術,也共享在遷徙過程中攜帶之雞、豬、狗、稻米、香蕉、椰子、麵包樹、山藥、芋頭、以及構樹(按:臺灣民間俗稱「鹿仔樹」,樹皮可以製造布匹及漢皮紙)。

台灣構樹的葉綠體屬「基因單倍型」,無法自然產出種子,需由人類攜帶其根部來進行無性生殖,此證明西太平洋各地的構樹均源自台灣。照片來源:農業部

台灣大學森林環資系曾與智利共組研究團隊,分析「西太平洋島弧」上的太平洋構樹樣本,發現各地構樹與南台灣構樹皆有相同的葉綠體「基因單倍型」,證明西太平洋各地的構樹源自台灣。因為太平洋構樹沒有「雌雄異株」,無法自然產出種子,需由人類攜帶其根部來進行無性生殖。

按太平洋構樹的樹皮是南島語族重要的資源,在祭典上會使用樹皮製成的布匹。太平洋構樹與南島民族間的共生關係間接證實了「出台灣假說」。

馬達加斯加人大多信奉傳統宗教,強調生者與祖先間的聯繫,人們謹遵往生者的忌諱來表達對祖先的尊重,在九泉之下的祖先就會保佑家人。他們認為遭遇不幸是因忽視祖先的願望和記憶的報應。族群強調「團結互助」、「命運」、「因果報應」,常透過占卜來確認吉日。遷徙至馬達加斯加的南島語族,後來與 1,500 年後由非洲莫三比克渡海過來的班圖族黑人混血,但仍保留這些傳統信仰。

以上這些馬達加斯加人的信仰及習俗,對遠在 1,500 公里外台灣的我們來說,是否有點熟悉?假如我們從「南島民族北來說」的角度來思考,這一切都很合理的。

(本文作者吳國棟為退休貿易推廣人士)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