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英特爾錯失轉捩點導致台積電崛起

圖片來源:中央社

據自由時報轉載《日本經濟新聞》編輯田中曉人的「從英特爾教訓看錯過戰略轉捩點的恐懼」,英特爾因誤判而錯失戰略轉捩點,導致半導體開發與製造龍頭地位最終被台灣超越。英特爾的跌宕顯示:「一個國家主力產業的重要企業,錯過戰略轉捩點的代價大得出人意料」。

英特爾第 5 任執行長歐德寧(Paul Otellini)(1950-2017年)錯過了蘋果 iPhone 於 2007 年上市所創造的 ARM 架構智慧手機半導體的需求。他事後透露,蘋果曾詢問是否願意為第一代 iPhone 供應半導體。但他在需求前景不明下認為不符成本而拒絕。他在 66 歲過世那年坦承他當時完全不明白後果,他拒絕 iPhone 合約是因為擔心財務影響,「對利潤的執著深深滲透了這家公司」。

蘋果賈伯斯在2005年蘋果WWDC開發者大會(Apple 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宣布,蘋果公司將會把麥金塔平台從IBM的PowerPC過渡至英特爾的X86中央處理器架構。英特爾執行長歐德寧(圖右)手持一片晶圓,交給賈伯斯,象徵此後之蘋果電腦系列將採用英特爾X86處理器。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田中曉人也指出,曾將英特爾逼到絕境的日本半導體業也錯過了轉捩點,導致產業本身沒落。蘋果後來轉向與台積電合作,推進了智慧手機半導體的開發和生產,最終導致台積電之崛起。

英特爾錯過戰略轉捩點?

按歐德寧 2005 年接任執行長後,鑒於公司利潤衰退嚴重,於 2006 年處理英特爾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裁員,計有製造、設計等部門 10,500 名或 10% 員工總數失業,終得在 2008 年減少損失 30 億美元。

其實歐德寧向來是主張蘋果與英特爾共同合作,他喜歡蘋果麥金塔(Macintosh)電腦的 MacOS 作業系統,甚於已合作多年的微軟視窗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並在 2005 年說:「我們已經接觸微軟視窗作業系統很久了,未來應該要跟蘋果的 MacOS 作業系統更加親密了」。

但歐德寧在大刀闊斧裁員力挽英特爾利潤下滑之際,還要投入鉅資,去開發風險及獲利不可測的蘋果第一代 iPhone 手機所需的半導體晶片。萬一未成功,要如何向董事會及股東交代?他於 2017 年臨終前的「懺悔」,其實是在知道蘋果 iPhone 手機成功之後(按:蘋果在智慧手機的獲利,比英特爾銷售個人電腦處理器的獲利還多)。我們似不宜以「事後諸葛亮」來批評當事人當初所做的困難抉擇。

至於日本半導體業者,包括東芝、日本電氣(NEC)、富士通、日立、三菱、松下電器、瑞薩、索尼等業者在稱霸全球半導體(1989-2009年)之際,不知是否也曾婉拒蘋果的提案。也許他們當時也看不出蘋果 iPhone 手機成功的可能性。

圖為曼哈頓第五大道蘋果直營店外觀。圖片來源:中央社

如今電動車開發也一樣,日本電動車製造已被大陸比亞迪(BYD)追上。目前專精於鋰離子電池生產的寧德時代(CATL),未來不排除收購因財務惡化而瀕臨破產邊緣的電動車業者,譬如無法如期履付已交付寧德時代電池的款項,乾脆投入電動車的製造。

寧德時代未來也似可與小米合作。按小米於投入研發三年多後,終於 2023 年底推出首部「示意車」。但董事長雷軍表示,「這次只發技術,不發產品」。雷軍過去也說,打造小米電動車是賭上了自己一生的聲譽(按:其實應該再加上「財產」),最後一次創業,只能成功。他也談到自己的「糾結心態」。這顯示開發電動車真的很花錢,失敗的風險也很高。

福特(Ford Motor)也正在改變其電動車策略。為應對過去一年特斯拉掀起的價格戰,福特 Model E 電動車虧損超乎預期: 2023 年稅前大虧 47 億美元,估 2024 年虧損將擴大。

若比較該公司 2023 年整體營收 1,762 億美元,稅前利潤 104 億美元,前述電動車的虧損吃掉傳統車三分之一的稅前利潤。由於不堪電動車業務虧損,該公司高層將放緩電動車投資,下一代電動車「只有在能夠獲利的情況下」才會推出。

日本豐田汽車似也懷疑電動車的未來,仍緬懷於傳統汽車的豐沃利潤。董事長豐田章男多次公開強調,豐田將持續專注在傳統汽車及油電車。這讓我們想到前述歐德寧的痛苦抉擇。

另有 132 年歷史的伊士曼柯達(Eastman Kodak)早期稱霸於相機用膠片、電影膠片、相機等,1975年柯達一位工程師開發出了世界上首台數位相機,但柯達當時認為,數位相機的發展將威脅到公司賴以維生的底片事業,所以停止研發。由於沉迷於高利潤的傳統膠片業務,導致轉型數位市場太晚,錯失戰略轉捩點,被日本尼康(Nikon)、索尼(SONY)、佳能(Canon)等後來居上,最後公司被迫聲請破產保護。

伊士曼柯達遭受相片數位化衝擊,瀕臨破產邊緣,2020年轉而跨足製藥產業,生產供應藥品的化學原料,並獲得聯邦政府貸款近8億美元,協助抵抗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有趣的是,柯達在 2012 年聲請破產保護時,為改善財務以避免倒閉,決定提前中止贊助奧斯卡頒獎典禮場地「柯達劇院」(Kodak Theatre)的 20 年 (2001-2021 年) 合約。柯達劇院除了冠上柯達之外,還有一個「伊士曼廳」,喬治·伊士曼就是柯達的創辦人及膠片/膠卷發明人。七十多年來,好萊塢電影業者幾乎都使用柯達的膠捲。

芬蘭諾基亞(Nokia)沉迷於傳統型手機的成功。也錯過轉型智慧型手機的良機,導致被蘋果及三星等,從 14 年手機擂台霸主(1997-2011 年)墜入深淵。

前述英特爾執行長歐德寧擔心財務影響,「對利潤的執著深深滲透了這家公司」,其實就是全球所有最受推崇企業難以擺脫的宿命。股東們沉迷及執著於現在的獲利,讓執行長極難冒著風險去嘗試新的「探險」。

我們相信未來其他類似案例一定會再發生。十九世紀德國哲學家黑格爾(G. W. F. Hegel)的名言:「歷史給我們的教訓是,人們從來都不知道汲取歷史的教訓(History taught us is that people never know learn the lessons of history)」。

(本文作者吳國棟為退休貿易推廣人士)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