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筱峰專欄》強調想像力與創造力的蓋爾曼

圖片來源:截自李筱峰臉書

「成功來自好奇心,所以我們不能扼殺孩子的好奇心。」

「作為一個出色的物理學家,想像力很重要,一定要想像、假設。也許事實並不是這樣,但是這樣可以使你接著往前研究。創造力是最為重要的,這樣你才可以有新的角度去觀察事物。」
–默里.蓋爾曼

好奇心是自然科學的研究動力,殆無疑義。不過一板一眼的科學,需要想像力與創造力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默里.蓋爾曼(Murray Gell-Mann)確實強調想像力與創造力的重要。

今天是默里.蓋爾曼的冥誕,他於 1929 年 9 月 15 日於美國曼哈頓一個移民自奧匈帝國的猶太家庭。

強調想像力與創造力的蓋爾曼,竟然曾經從文學小說與佛學得到靈感。

蓋爾曼讀到詹姆斯.喬伊斯的小說《芬尼根的守靈夜》中有一句「Three quarks for Muster Mark!」,蓋爾曼竟然從中使用了「夸克」(quarks)這個術語。經由對稱性的考量,提出夸克假設,得到實驗證實,使得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美麗、簡單有序的景象得以呈現。

至於蓋爾曼如何從佛學得到靈感?佛教徒修行達到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種方法和途徑,稱為「八聖道分」。1961 年,蓋爾曼與日本學者西島和彥引入強子分類方案。蓋爾曼參考佛教術語「八聖道分」,將此方案稱為「八重道」。該方案現已可由夸克模型得到合理解釋。

1969 年,蓋爾曼因在基本粒子的分類及交互作用方面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享有學術聲望的蓋爾曼,在求學的過程中,竟然有一段瘋狂的趣聞:蓋爾曼於 1948 年在耶魯大學取得物理學學士後,希望能前往普林斯頓大學等常春藤盟校繼續深造,但是卻無法如願,只能到 MIT(麻省理工學院)就讀。為此,他竟然曾經考慮過自殺。他想著,到底要自殺?抑或是去麻省理工學院就讀?他後來意識到,也許先去麻省理工讀書,以後要自殺還有機會,如果先自殺了,就不能再去讀書了。為此,他說出了一句名言「The two operations, suicide and going to MIT, don’t commute.」(這兩件事情,自殺還是去讀書,不可交換順序)。這個玩笑開得超級幽默。

蓋爾曼是 20 世紀後期學術界少見的通才,他涉獵的學科極廣,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除數理類的學科外,他對考古學、動物分類學、語言學等都頗有造詣。他還喜歡觀察鳥類、收藏古董,熟悉古代文化及民俗傳說,甚至了解許多土著文化,他還能流利地使用 13 種語言。

但是聰明的蓋爾曼,有時卻失之幼稚,他喜歡炫耀自己過人的外語能力,又會嫉妒別人的聰明,科學家竟有著幼子之心!

圖片來源:截自李筱峰臉書

原文出自李筱峰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