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筱峰專欄》「台灣的肝病之父」宋瑞樓

圖片來源:截自李筱峰網站

「國內醫療環境、醫療品質變得這樣差,我應該切腹!」

「做自己愛做、能做的事,全力投入,做到最深、最徹底。」–宋瑞樓

有一次宋瑞樓醫師考問他的學生:「病人只有 200 元,坐慢車回家還要留 30 塊,只有 170 元可以看病,你怎麼決定病人要做哪些檢查?」宋瑞樓要讓學生體會照顧病人,不只了解病情,還有他的經濟狀況,替病人想。

這位宅心仁厚的人道精神醫師宋瑞樓,誕生於 1917 年(日本大正 6 年)的今天(8 月 6 日)。

台灣是世界上第一個全面施打 B 肝疫苗的國家。

台灣的肝癌、肝硬化、肝癌的發生率從原本五分之一人口感染率、自母體垂直感染每年約四萬名的肝炎新生兒降低到現今的每年僅數千名。這是誰的功勞?這是被譽為「台灣的肝病之父」、「消化系內視鏡之父」的中研院院士宋瑞樓醫師大力提倡的成果。

宋瑞樓是竹東出身的客家菁英,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今台大醫學院)畢業,他的研究論文「肝病檢驗方法」,經由他的日本教授推薦,送到九州大學審議,獲得博士學位。

1952 年,宋瑞樓赴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進修消化系醫學,後再轉往杜克大學研究。

1954 年他完成台灣第一例人體胃部檢查。

傳統社會將肝病歸咎於勞累,宋瑞樓醫師的肝炎血清研究,界定 B 型肝炎體液傳染途徑,將「勞累」與「肝病」的必然關係脫鉤。他同時也將分食概念帶進肝病預防領域,現在我們盛行的衛生筷與公筷母匙,可以說來自宋瑞樓的提倡。

宋瑞樓的學生陳定信回憶說:「宋教授喜歡啟發學生,一旦犯錯或答案不適當,也不罵人,反而會怪自己,有位女同學曾被問哭了,老師就說不好意思,不是故意弄哭,但下次照樣問。」

宋瑞樓教授對台灣醫療的貢獻至深且鉅,2001 年他獲頒第一屆總統科學獎;2011 年,更獲第廿一屆醫療奉獻獎特殊醫療貢獻獎,那是國內醫學界最高榮譽。

宋瑞樓院士於 2013 年 5 月辭世,享年 96 歲。

像我這樣的「東亞病夫」,必然蒙受宋院士貢獻台灣醫療的恩惠;此外,我從事歷史教育,也從宋院士身上得到教學的靈感。宋瑞樓訓練學生強調「問病史」,他說問病史可以免掉不必要的高科技檢查,不會浪費病人的錢。「問病史」不正是解說「歷史學意義」的極佳教材嗎?

再附記幾句:宋瑞樓的大哥宋枝發(齒科醫師)於二戰後擔任「三民主義青年團」竹東分團團長。二二八事件時,他被指控為 3 月 1 日圍攻警署的首謀,遭逮捕,後經家人輸財救回。所幸,沒有繼續牽連到弟弟宋瑞樓,否則往後台灣的醫療發展史必然要改寫了。

圖片來源:截自李筱峰網站

原文出自李筱峰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