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筱峰專欄》從500張圖入門台灣史

圖片來源:截自李筱峰臉書

自序

李筱峰

怕看太多字傷眼睛嗎?或是太忙,無時間讀長篇累牘的文字書寫嗎?

過去因為政治環境特殊,沒有機會了解台灣的歷史。台灣民主化、在地化之後,我們可以讀台灣歷史了。但是基於上述的原因,還是有許多人無時間、無眼力讀台灣史。基於這個考慮,我曾編寫《60 分鐘快讀台灣史》一書,方便簡單入門台灣史。但是依然有人認為還是「字太多」,於是我進一步想,那麼我來編一本以圖片為主的台灣史,不能再嫌「字太多」了吧!如果還認為字太多,那就純粹看圖片總可以吧?

只看圖片能了解歷史嗎?當然可以!

傳統歷史家習慣以文字記載歷史,甚至有些頭腦僵化的學者認為以文字記載歷史才是史學的正途。但是自從 1839 年法國畫家路易達蓋爾(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發明第一台可攜式木箱照相機,將人類的生活透過影像記錄下來之後,史學的發展逐漸從過去以文字敘述為主的「書寫史學」(Historiography),擴展出透過「視覺影像」傳達歷史的「影像史學」(Historiophoty)。

什麼是「影像史學」(或說「影視史學」)?

以美國學者 Hayden White 的解說,他認為「影視史學」是透過「視覺影像」和「電影話語」來傳達歷史以及我們對歷史的見解;台灣學者周梁楷則認為凡是任何圖像符號,不論靜態或是動態的,都屬於這個範圍。

他指出「影視史學」可分為有兩方面:一、以靜態的或動態的圖像、符號,傳達人們對於過去事實的認知,⋯⋯;二、探討分析影視歷史文本的思維方式或知識理論。

所以歷史影像往往比文字更能讓後人理解歷史。例如,與其我以何等的生花妙筆來描述一百年前「台灣文化協會」的「活動寫真班」林秋梧們如何放映電影啟迪大眾,不如請讀者看一張當年他們放映電影的場景相片,要深刻而貼切。

基於影視史學的意義,我選編了五百多張圖片,來讓讀友貼近歷史場景,入門台灣史。

(附記:本書已由遠景出版社出版。將舉辦兩場新書發表會:台北場 6/3 下午在偉成大樓國際會館;高雄場 7/1 下午在承風青鳥書店,有興趣的人請上遠景出版社粉絲專頁了解。)

圖片來源:截自李筱峰臉書

原文出自李筱峰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