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水試所透過 DNA 鑑定,發現台灣養殖的文蛤,非如過去認知是原產於日本的麗文蛤,而是台灣原生、未被描述的新種,3月正式在國際期刊發表並命名為「台灣文蛤」。
水產試驗所指出,過去台灣文蛤名錄中記載的麗文蛤、中華文蛤、普通文蛤等,其實皆是被錯誤鑑定的「台灣文蛤」。相關研究在今年3月底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 Molluscan Research 中,並正式將新種命名為「台灣文蛤」(學名 Meretrix taiwanica )。
水試所副所長葉信明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表示,日治時代日本人曾在淡水河放流麗文蛤(學名 Meretrix lusoria ),待其長成再採收,開啟台灣文蛤養殖產業;後來台灣人自行研發出池養技術,去年產量更近5.3萬公噸,但也長期遭人誤以為,飼養文蛤是當初放流的麗文蛤的後代。
葉信明說,因淡水區漁會長期都在淡水河捕撈野生文蛤,卻在近年發現文蛤數量逐漸減少,日前請水試所協助文蛤復育;但在放流文蛤苗前,蕭聖代等研究人員為確認種源進行 DNA 鑑定,卻意外發現淡水河口的文蛤,以及台灣常見的養殖文蛤的 DNA 序列,都與麗文蛤不同。
水試所新聞資料指出,文蛤屬中的麗文蛤、中華文蛤 ( Meretrix petechialis )和普通文蛤( Meretrix meretrix ),殼形等外部形態特徵相近,但個體間花紋變異大,種類鑑定容易發生混淆。
水試所經 DNA 鑑定技術,確認台灣產文蛤與麗文蛤的 DNA 序列相差9. 53 %,與中華文蛤也相差7. 59 %;外殼形態分析也發現,其與中華文蛤、麗文蛤等可明確分群,進而確認台灣產文蛤與前兩者為不同的新種。
水試所表示,在淡水河採樣調查中,始終不曾發現麗文蛤蹤跡,推測日治時期所放養的麗文蛤未能適應環境存活下來。而台灣文蛤和麗文蛤在棲息生態上,也有相當大的差異,前者主要棲息於河口靠近紅樹林的潮間帶沙底環境,後者則會隨成長往鹽度較高的出海口移動,成貝主要棲息於海灣內。
水試所並針對其他相似種進行調查與研究,確認「台灣文蛤」主要分布於台灣與中國南部沿海;中華文蛤分布於中國沿岸;麗文蛤分布於日本和韓國;普通文蛤則只分布於東南亞。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