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太陽光電建置增加,太陽光電力已足以提供中午約 10% 以上的用電。中午用電尖峰逐漸改善,顯見近年的太陽光電開始發揮成效。然而,近日卻有部分人士連番重批,直指太陽光電增加,反造成晚上缺電問題。這些說法,其實是對再生能源的誤解。
太陽光電已經幫助我們解決中午用電尖峰瓶頸
翻開每日用電曲線來看,中午用電明顯比其他時段高出甚多。以一年 8,760 個小時計,大約只有 200 小時是用電負載較高的時段。但過去總以新增傳統發電機組來應付用電尖峰,其他時間點閒置機組卻很多。
2016 年的 5 月底,情勢一度非常嚴峻,白天的備轉容量率創下十年新低,僅剩 1.64%。但短短三年間,因為太陽光電迅速成長,2019 年 5 月中午,綠電發電量首次超越核能;同年 6 月,綠能占比突破 12%。自此以後,中午用電壓力逐步緩解。這一點,應歸功於光電。
天氣與景氣同時加溫 513與517「不是」光電問題
513 與 517 兩起停電事件都發生在下午到晚上期間,正是光電逐漸減少或使不上力的時候。夜尖峰的問題必須重視,但若以此怪罪太陽晚上不加班,並不公允。
今年五月的用電大增,導因於夏季提前到來,用電需求飆升,已排定大修的機組還來不及歸隊等問題所致;其他因素包括居家辦公用電增加、乾旱導致水力發電受限、景氣好轉工業用電增加等。
我們必須坦然承認,氣候異常已經是常態。正因為如此,應提升的是機組彈性調度的機制,即戰力之一就是儲能。
儲能布局成果逐步展現 太陽公公也能「加班」
現行台灣最大的儲能裝置是抽蓄水力發電。過去利用夜間多餘電力將水抽到上池,讓白天能再發電,這模式將面臨調整。隨著光電增加,未來將改成白天抽水、晚上發電的模式。由此可見,再生能源增加不是問題,找出可彈性調整的對應策略才是重點。
513、517 後,外界大批台電未能即時發展儲能。其實,早在 2020 年台電就對外招標 15MW 的電池儲能。今年更召開數十場的儲能說明會,電力交易平台也在今年七月上路。儲能市場將廣納民間資源,不僅可加速佈局,也為國內產業打造舞台。
今年,台電將 2025 年電池儲能建置目標從 590MW 上調至 1,000MW,未來也會隨再生能源增加而檢討。風電或光電過多或不足時,搭配儲能系統的充放電。延長太陽光電的工時,並非不可行。
翻轉舊思維 再生能源增加也能穩定供電
眾所皆知,光電跟風電均都是間歇性的電力來源,跟傳統發電機組的特性大不同。新的電力系統思維是靠再生能源和多種技術相互搭配,達到穩定供電。這些技術包括智慧電網、儲能、需量反應等,共同點就是協助增加乾淨,永續的再生能源,這才是邁向淨零新世代需要的競爭力。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