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綠能補給站 26 posts 0 comments
研究國際綠能發展趨勢,期能對國內政策提出建議,並建立民眾能對綠能的正確認知。
《綠能補給站專欄》「天下」文青們,請放過我們鄉下人吧(一)
天下雜誌 714 期以聳動封面故事「瘋狂光電發財夢」報導土地上設置太陽光電的現況,自創一個專有名詞「五層套利」,以商業界常見的套利模式將光電污名化,卻完全忽略幾個基本事實:無視農地法規早已修法嚴管,目前根本是無法隨意變更地使用目的
《綠能補給專欄》歐洲多座離岸風場完工 丹麥英國綠能發電創新紀錄
歐洲在 2019 年上半年又新增了近 2GW 的離岸風場,總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已經突破 20GW。風力發電(陸域加離岸)總裝置容量在 2019 年也突破 200GW 大關,提供歐盟 14% 的用電量。
《綠能補給專欄》平地造林轉作營農光電,可提升環境價值
近日台糖的平地造林地轉用引發了相當大的爭議,作為一個長期關注環境與生態議題的公民,筆者不禁研究起了這次事件的始末。在一番研究後,筆者決定從伐樹的角度出發來談談這次台糖決定將原本的平地造林地轉變為營農型太陽光電用地的合理性。
《綠能補給專欄》德國嫌綠能不夠 離岸風電加碼至20GW
綠能的前鋒大國德國,長期以來都是致力於能源轉型和溫室氣體減量的模範生,近期更通過了更有野心的新版《氣候變遷法案》,在離岸風電方面,更將 2030 年目標加碼 5GW,從 15GW 升高到 20GW。德國目前離岸風電裝置量 6.4GW,佔全球裝置量近 3 成,還有將近 1GW 的風場正在興建中。這個離岸風電大國,在今年除了提高裝置目標以外,還有第一張離岸風電綠電協議、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創新紀錄等好消息。
《綠能補給專欄》綠能案場買賣很正常 帶你看懂資本市場機制
台灣這幾年積極的在推廣再生能源,綠電開發不只做出成績,也成為一個國際關注的市場,像是有美商、英商投入台灣的太陽光電案場投資,在離岸風電方面,我國第一座海洋示範風場也有丹麥、澳商、日商的參與,可見國際對台灣市場有信心,我們也要對自己有信心才是。
《綠能補給專欄》台灣第一個離岸風場即將完工,國民黨還要再擋嗎?
蔡英文政府悄悄交出一份亮眼的綠能成績單!國內第 1 座離岸風場位於苗栗竹南近海即將完工,風機本體離岸大約 2 至 6 公里的範圍內
《綠能補給專欄》日本積極做離岸風電 政府企業加速追趕
台灣在今年底將迎接第一座大型離岸風場--海洋風電的完工,而亞洲其他國家也沒有停下腳步。鄰國的韓國、日本近年也正積極發展離岸風電,尤其這一兩年的進展相當快速,除了政府目標越加明確,政策、法令的支持外,廠商也早就看準風電商機,摩拳擦掌的做好佈局準備。
《綠能補給專欄》韓國拚綠電 浮動式風電正夯
成本逐漸下降亞洲的離岸風電發展正進入成長期,不只台灣,鄰國的韓國、日本近年也正積極發展離岸風電,尤其這一兩年的進展相當快速。上一篇我們談了日本近期的動態,這一篇就來聊聊韓國的發展情況。
《綠能補給專欄》再生能源就是低碳能源
曼哈頓研究院研究員Mark P. Mills於華爾街日報以「如果你真的想要再生能源,準備好大挖特挖。」(If You Want ‘Renewable Energy,’ Get Ready to Dig)為題,投書批評再生能源生產過程中耗費大量資源,甚至諷刺若要達到國際再生能源總署提出的 2050 減量情境時,太陽光電板廢棄後製造的垃圾量,為全球當前塑膠垃圾量的兩倍。
《綠能補給專欄》歐美公司承接上緯風場,對台灣離岸風電有信心
離岸風電本土開發商上緯投控日前由董事會通過決議,將出售子公司上緯新能源以及旗下海能風電 100% 股權,引發各界關注。雖然是替產業投下震撼彈,不過在風場開發和營運上來說,其實影響不大,以下就來聊聊背後的原因。
《綠能補給專欄》全球搶綠電 台灣出口就靠它(下)
在上一篇我們談到了各國發展綠能、企業採用綠能的國際趨勢,當環保意識抬頭,許多大型跨國企業也紛紛承諾在生產製程 100% 使用綠電,因此國內是否有足夠綠電提供供應鏈使用,便是重要的綠電經濟課題。這一篇我們再來談談,發展綠電對台灣經濟到底有什麼影響。
《綠能補給專欄》全球搶綠電 台灣出口就靠它(上)
全球再生能源的發展快速,除了技術上越來越進步、設置成本越來越低,在各國電網中的占比也越來越高了。然而,再生能源帶來的好處只有低碳、低環境衝擊的乾淨能源而已嗎?其實再生能源延伸出來的綠電經濟比大家想像的多更多。
《綠能補給專欄》綠能假新聞第十話:再生能源發電量不增反減?
蔡政府上台後便積極投入發展再生能源,日前卻有一說,馬政府時期的再生能源發電量比蔡政府多,蔡政府的綠能發展不進反退,難道是空瞎忙一場?今天我們就來拿官方數據仔細檢視這個說法背後沒說的故事,客官們要睜大眼睛看清楚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