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熱情vs.冷漠 邱吉爾與戴高樂體現彼此民族特性

卡薩布蘭卡會議上的(左起)法國上將亨利·吉羅、美國總統羅斯福、自由法國領袖戴高樂與英國首相邱吉爾。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bs-quote quote=”邱吉爾與戴高樂是英、法兩國知名度數一數二的歷史人物,這兩個人時代接近,且彼此有交情,替兩國現代史寫下重要的新頁。但這兩位人物究竟在什麼層面上代表了英、法兩國呢?是他們塑造了兩國典型的人物特質,還是他們只是當時兩國潮流的典範人物?” style=”default” align=”center”][/bs-quote]

邱吉爾一輩子親法。自從童年時幾度到訪巴黎以來,他在法國的時間加起來將近有四年。他對法國軍事榮耀讚賞有加(「融合佩吉與拿破崙於一爐」),可以回溯至一九○七年參加陸軍演習時。一九一六年獻身戰壕時,他戴的是頂法軍頭盔。他崇拜克里蒙梭。他和尋常愛德華時代人有一樣的享受──法國景點、品味與陽光,而且定期到蔚藍海岸過冬。

一九四五年七月,他在比亞里茨度過戰後的第一個假日。他喜歡講一口「古怪,有時難以理解」的法語。「他講得非常流利,但懂的人不多。」他這麼做,多少是為了符合約翰牛的形象:「要是我講得太完美,他們可不會太開心。」一九三○年代晚期,他和「親蛙小子」與有志一同、反對綏靖的人培養政治友誼,包括雷諾與門德爾。但此舉代表的是改變方針,而非一貫的先見之明。不過幾年前,他還大力支持讓法國「自食惡果」,而且傾向一紙包括德國在內的三邊協議,而非單獨與法國結盟。

邱吉爾比出知名的「V」勝利手勢,攝於 1943 年。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一九二○年代時,他和一般人同樣有與德國和解、避免參與歐陸事務的渴望。只有他對裁減軍備表現的不耐,以及堅持唯有己方立場強勢時才綏靖對手的做法上與主流有異。他在一九三三年講了句有名的喟嘆──「感謝老天,有法軍!」他的意思不是呼籲建立同盟,而是支持由法國遏阻德國,英國則「作壁上觀」。這根本是作夢。直到一九三八年,他才力陳看待「兩國的國防需求時,要當作它們是同個國家」。

對於英國,戴高樂沒有相應的浪漫情感。他在愛國氛圍中長大,對「英格蘭」的憤恨不下於對德國的恨:他記憶中的法紹達是孩提時的悲劇,對莫里斯.巴雷斯(Maurice Barrès)與夏爾.佩吉歌頌法蘭西土地、天主教、聖女貞德、拿破崙的愛國作品讚賞有加。他的法軍歷史裡略去了滑鐵盧。

在這些人的圈子裡,懷疑英國──「拿破崙所嘲笑的那個寡頭政權」是第二天性,他也仍然保有之。戴高樂對英格蘭民族性格的看法相當傳統:他認為「這群人有著壓抑的天性,不時想粉碎一切藩籬」,凱比爾港的舉動「就是其中一回惡毒的迸發」。他對英語文學知之甚微,只讀過一些莎士比亞與吉卜林的譯本。他不大會講英語,就算講也很不情願。一九四○年以前,他從未到過英國。

夏爾·戴高樂。
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他貶低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軍事貢獻,認為一九四○年的災難多半是英國的錯。一九四○年後,他得仰賴邱吉爾才能得到地位和一切行動所需:辦公空間、錢、部隊、武器,以及最重要的──跟法國的聯繫。「他從未假裝自己喜歡英格蘭人。但像個乞丐有求於他們,祖國的慘狀烙印在他的額頭和心中,這實在難以承受。」一位認識他的人記得:「他對英格蘭與英格蘭人的批評經常尖酸刻薄……不下於對法國的批評,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理所當然,但他也是經過思考,才認為咄咄逼人是跟英國人打交道的正確方式:「你得拍桌,」他對屬下說:「他們才會退讓。」

至於這種做法是不是萬靈丹,恐怕有待商榷:咄咄逼人反而讓盟軍解放法國海外帝國領土時,將戴高樂排除在外。但是,對這位把「英格蘭人」(les Anglais)視為冷酷、無情、欺瞞成性的人而言,遭受這種待遇並不出他的意料。一九四○年時,他認為「掌握實權的是區區幾百名貴族、大商人與銀行家」。他關在自己的總部,由法籍隨員團團圍繞,縮在自己的偏見硬殼中,跟外界切斷聯繫,因此錯過了歷史上純屬平民自發的抵抗運動裡最重大的其中一次行動。這不禁讓人想到多塞特公爵試圖靠一場板球賽阻止法國大革命的舉動。

人們經常以邱吉爾與戴高樂作為各自民族性的代表。其實,他們反而大大改變了這些看法:過去在整個歐洲,一板一眼、帶把雨傘的張伯倫和短小精幹的雷諾才是眾人心目中的民族形象典範。

亞瑟·內維爾·張伯倫畫像。
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邱吉爾和戴高樂反而體現了公認是另一方民族的許多特色。這位高大的法國人個性冷淡、少話、尖酸、拘謹、只會一種語言、舉止傲慢,活像從《布蘭博上校》書裡走出來的人物。那位體型福泰的英格蘭人卻個性奔放、情感豐富、愛好藝術、崇尚享樂、能言善道,跟西哈諾(文末註釋1)一定會相處愉快。這或許多少能解釋他們何以能這麼理解彼此的國家。

文末註釋 1:指貝爾熱拉克的西哈克(Cyrano de Bergerac),法國小說家埃德蒙.羅斯丹(Edmond Rostand)劇作主角,是個多才多藝、熱情洋溢、能吟詩作樂的法國儲備軍官,卻因為自己生了個大鼻子而自我懷疑。熱愛自己的遠親羅珊娜(Roxane),但卻幫助友人兼情敵克里斯蒂安(Christian)追求羅珊娜。

本文摘自《甜蜜的世仇:英法愛恨史三百年──從路易十四、邱吉爾到歐盟》一書。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甜蜜的世仇:英法愛恨史三百年──從路易十四、邱吉爾到歐盟(上、下冊不分售)” book_author=”Robert Tombs, Isabelle Tombs” book_translator=”馮奕達” book_publisher=”衛城出版 ” book_publish_date=”2019/12/04″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19/12/2019-12-303.25.13.png” book_link=”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taronews/products/0010841330?utm_source=taronews&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912″ book_link_text=”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taaze.tw/apredir.html?155785702/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93273.html?” ext_link_text_1=”讀冊生活購書” ext_link_2=”https://www.bookrep.com.tw/?md=gwindex&cl=book&at=bookcontent&id=14210″ ext_link_text_2=”讀書共和國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