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一個月就是柏林圍牆倒塌 30 週年。
10 年前柏林在歷史地標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前,排了上千張的大型骨牌,由領導波蘭團結工聯推翻共黨獨裁的華勒沙(Lech Walesa)親自推倒,用充滿象徵意味的方式大肆慶祝圍牆倒塌 20 週年。
2014 年,柏林沿著圍牆原址設置 8000 盞發光的氣球,在 25 年前倒塌的 11 月 9 日當晚同步升空,點點白光照亮夜空,街上數十萬群眾情緒頓時升到最高點。
今年,柏林要如何紀念這個曾經改變德國、歐洲和全世界的劃時代歷史事件?
按照市府規劃,柏林今年將化身成露天的「歷史工作坊」,從 11 月 4 日到 10 日一整個禮拜,在 7 個重要的歷史事件現場舉辦上百場的紀錄片放映、座談和導覽。現場還將投影巨幅的歷史照片,搭配 30 年前的人聲和音樂,希望喚起民眾的記憶。
這 7 個串成「革命路線」的地點,分別是民運分子集會的客西馬尼教堂(Gethsemanekirche)、東德史上最大示威的現場亞歷山大廣場(Alexanderplatz)、圍牆倒塌後東西柏林人重逢和狂歡的布蘭登堡門和西柏林主要購物商圈選帝侯大道(Kurfürstendamm)。
另外,因民眾佔領而被迫開放檔案的東德國家安全部總部(Stasi-Zentrale)、共黨的權力象徵、同時也是圍牆倒後東德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自由選舉的所在地國會前的宮殿廣場(Schlossplatz)、以及現存的最長一段圍牆「東岸畫廊」(East Side Gallery)都是串成「革命路線」的地點。
柏林還號召全球民眾,上網寫下對圍牆倒塌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期望,由藝術家製作成 3 萬張紙片,屆時將飄揚在布蘭登堡門的上空。
市府的觀光局估計,紀念圍牆倒塌的 11 月初「節慶週」期間將有 100 萬遊客造訪柏林,一同歡慶圍牆倒下。
沒有少數民運分子和市民的勇氣,德國人今天就不可能不分東西的享受民主和自由。當時他們聚會時在討論什麼?如何組織示威?對國家有什麼夢想和期待?上街抗議不怕被捕嗎? 30 年後的今天回顧過去,覺得自己當年做的事值得嗎?
年底前,在東柏林的人行道上搜尋,即可在近 200 處找到條碼。用手機掃描一下,馬上可以聽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全是當事人口述、在眼前的公寓內發生過的真實故事。
藝術家札克森(Karla Sachse)為了執行這個計畫,花了幾年的時間訪問了 158 人,其中有知名的作家、藝術家、牧師和政治人物,也有默默無名的市民。她說,這件藝術作品的主體是許多小故事,圍牆正是因為這些人才倒下。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