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跨國報告檢視瀕危穿山甲 台灣由獵殺地獄成淨土

穿山甲資料照。 圖片來源:中央社

穿山甲全身都富有價值,盛大的非法交易讓穿山甲面臨滅絕,不過一份今天公布的跨國調查報告指出,台灣 50 年來對穿山甲保育有成,從獵殺變成保育淨土,儼然全球模範生。

全身上下被利用殆盡的穿山甲,已超越犀牛、大象,成為全球非法交易最多的哺乳類動物,引起 2019 年初成立的全球環境報導聯盟(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Collective)關注,以穿山甲作為首個調查對象。

隨著穿山甲被盜獵、走私、違法販售,這場調查報導橫跨亞、非兩洲,彙集 14 家媒體、 30 多名記者聯手展開深入調查,提出以「穿山甲報告:走私至滅絕(Trafficked to Extinction)」為主題的報告, 9 月 25 日向全球公布穿山甲岌岌可危的生存現況。

國際組織近年持續調查發布被查獲的穿山甲數量還在創紀錄。根據國際環保組織環境調查署(EIA)的統計, 2019 年的全球查獲量已遠超 2018 年。研究人員並估計, 2019 年至今,全球公部門的沒收量相當於 11 萬 182 隻,與去年相比增長了 54.5 %。

但是全球環境報導聯盟的採訪卻顯示,絕大多數的走私活動仍未被查獲。國際刑警組織甚至估計,只有 1 / 10 的野生動物走私被截獲。

而且國際野生物貿易調查委員會(TRAFFIC)的專家估計,野生生物販運者每年創造 27 條新的走私路線。恐怕都代表非洲跟亞洲犯罪集團間的合作日益緊密,因為市場需求不斷在增加,特別是中國。

不僅中國商人已進入非洲市場,東南亞的情況是深入內陸雨林,警察涉事、非法交易市場網路盤根;甚至尼泊爾人、孟加拉人、中國人一起合謀從非洲走私穿山甲到中國上海。香港也成了走私中轉站。越南既有走私路線依舊發達。

台灣的獨立非營利媒體「報導者」也參與這項調查報導行動,為極其敏感、難以人工哺育、復育的穿山甲帶來保育可成真的曙光。報導揭示台灣如何自 1950 年起,從身為年出口 6 萬張穿山甲皮的出口大國,盡情享受鱗片可賣到中藥行、皮可做高級皮製品、肉可銷山產店的經濟利益中覺醒。

在面對的國際保育壓力下, 1972 年內政部宣布全面禁獵野生動物,嚴禁出口、獵捕及製作標本,但因警力沒到位,獵捕依舊猖獗。 1989 年再制定「野生動物保育法」,終於遏止了內需市場。爾後受到「培利修正案(Pelly Amendment)」的制裁下,政府除加重野保法罰則,成立野生動物保育查緝督導小組嚴厲掃蕩盜獵,終於在 1995 年獲解除制裁。

此外,台灣在地力量自發、多元展開保育行動。包含第一線的台東縣延平鄉鸞山員警、居民,還有專家裴家騏及其學生林敬勛、孫敬閔等,長年投入保育觀念的宣導、調查、研究,甚至屏科大也和鸞山派出所、當地農業局建立通報系統,「讓居民都知道撿到穿山甲要送派出所或通報給農業局」。

報導者調查報導還陳述,台灣從穿山甲的地獄,變成淨土。裴家騏說,鸞山穿山甲族群量豐富,平均每 100 公頃有 12.8 隻穿山甲,可能是全球野外記錄到最高的族群密度。也吸引日本NHK、Discovery頻道報導。

此外,「報導者」還分享台灣保育穿山甲的努力已有多項成果跟國際分享,包含台北動物園這 20 年來創下全球人工哺育穿山甲最久的經驗、找出貼近野外食物的營養組成飼料配方,以及孫敬閔與在地獵人阿勇等人長達 8 年追蹤調查 47 隻野外穿山甲,錄下全世界第一筆野外穿山甲哺育寶寶的影像等。

從「報導者」的深入報導可見,台灣的持續努力,為國際攜手保育穿山甲做出貢獻,帶來生機、曙光。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