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去年提出實價登錄 2.0,即地政三法修正草案以來,社會上對成交案件門牌或地號將逐戶登錄、預售屋登錄時間縮短等,從一般民眾、業界到公會等尚有不同想法及疑慮,特別是一般民眾對於隱私的顧慮,以及對於實價登錄既有的問題,如虛報或刻意提高價格等問題,都需要檢討、解決,因此,在爭議仍未消弭前,若不先進行更細緻的政策溝通、先推動有共識的部分改革,就貿然推動全盤修法,恐怕會「吃快弄破碗」,原本立意良善的政策目標也無法順利達成,反而徒增對立衝突。退一步來說,房市資訊透明化、杜絕房市炒作本已是政府的政策推動方向,只是進步該多快、該怎麼做,需要朝野及社會不同群體更多的溝通,才能一步一步把落實目標。
實價登錄修法雖然是要讓房市更透明,但在「實價登錄門牌全都露」引發一般民眾的憂慮,若修法通過,未來實價登錄將精準揭露門牌號碼、每戶房屋成交價,修法後並溯及過去 204 萬件已登錄資料,有不少民眾仍擔心因涉及個人隱私,因為只要透過地政公開資料比對一下,便可查到屋主姓名,資料也可能遭到濫用。
若政府要推動此項修法,必須要能提出確實保護個資的配套措施,消除民眾疑慮,讓實價登錄順利施行。
另一方面,實價登錄從 2012 年推動以來,仍存在許多問題,例如虛報價格、車位及附屬建物等價格未分拆來墊高整體價格,或是將建商送的裝潢費用納入實價登錄,哄抬行情。這些問題,若政府現在還不能透過配套措施有效遏止,就算全面推動實價登錄 2.0 修法版本,這些「虛假的實價登錄」問題,也仍然存在,房市資訊透明化也將事倍功半。此外,修法內容中,有關預售屋登錄時間的縮短,對業者長期以來的銷售預受屋模式將有較大的衝擊,甚至可能造成交易糾紛與買賣雙方的不信任,這些反彈都是政府在推動全面改革時必須解決、面對的問題。
政府政策不是紙上談兵,不是坐在辦公室裡憑空想像政策實行時的美好願景,若不先透過溝通、完備配套措施,來加強既有實價登錄的問題,要如何說服社會進行更進一步的改革?建議時代力量委員們在連署支持實價登錄三法修正前,也能對反對方的意見(包括一般民眾)及可能造成的衝擊,作更完整的思考。而行政部門,若能先通過目前已有朝野社會共識的相關條文(如登錄義務人改由交易雙方),並在行政措施上先力求目前實價登錄真正的透明化,透過漸進的方式,分階段落實改革,持續與社會進行政策溝通,或許才是能順利落實政策目標的最好解方。
本文作者為林柏宏,新北市民。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