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 40 歲男性出現肩膀酸痛、右手發麻等症狀,以為是五十肩到骨科治療卻不見好轉,後來愈走愈慢、東西都拿不穩才確診巴金森症。醫師提醒,肩痠、手麻都是年輕患者初期徵兆。
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主任吳瑞美今天表示,大家記憶中巴金森氏症的症狀多半是「顫抖」,實際上除了顫抖,動作變慢、肢體僵硬、無力、字越寫越小等也是巴金森症初期常見的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型巴金森症患者可能一開始就出現顫抖症狀,但年輕型的患者則不同,大多以肢體僵硬、動作異常為主要症狀,根據統計,目前有 10 至 15 % 病患確診時年齡不到 40 歲。
吳瑞美強調,由於部分症狀容易和五十肩、腕隧道症候群或其他疾病混淆,臨床觀察發現,多達 30 % 患者會求診復健科、骨科等,無法及時對症下藥,延誤治療時間。
她表示,根據統計,多達 40 % 巴金森症患者會併發憂鬱症,大多發生在患者「剛確診」及「病程後期」時期,除了與疾病造成左腦功能變化有關外,更因多數患者一開始對巴金森症都不瞭解,確診當下震驚、害怕等情緒交雜,再加上社會、家庭不理解,外在賦予的壓力,更容易使患者沉浸在低迷的情緒中,進而與世隔絕、併發憂鬱症。
此外,更有研究顯示,年輕患者及有「僵硬」與「動作遲緩」症狀明顯的患者,比起一般巴金森病患更容易罹患憂鬱症。
吳瑞美提醒,巴金森症造成的腦功能損傷是不可逆的,若及早發現、治療,便能維持正常生活,而工作只要沒有繁複的肢體動作,不會有明顯的影響,否則恐加速患者出現動作障礙、喪失行動能力的時間,還可能讓患者失去口語表達能力。
吳瑞美也呼籲,切勿輕忽巴金森症初期徵兆,如出現肢體發麻、刺痛、不自主抖動或肢體僵硬的狀況,就應優先到神經科求診。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