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楊燁用手繪北投 延續父子冒險情

楊燁手繪的地圖。 圖片來源:木蘭文化提供

楊燁用手繪北投 延續父子冒險情

我不是「把史料藏在家裡」的收藏家,我只希望透過收集讓更多人認識北投。

北投家鄉是原點

第一次拜訪楊燁時,看到桌上一張張「手繪的」北投地圖,有溫泉路線、有美食巡禮,「每間屋子都不一樣,用手畫才能感受到差異。」初相見時有歡喜有訝異,「可能大家都認為文史工作者要很老,而我才四十五歲。」楊燁一邊說著,一邊露出了孩子氣的笑容。

成為文史工作者,有父親的啟發,也有楊燁對藝術的價值觀,「我的根就是我創作的原點。」三歲時,全家搬遷北投,從此自認是「北投原住民」,童年記憶中,他總是跟著父親在淡水、北投探險。退伍後,工作以外的時間跑遍全臺收集文史資料,最後因範圍考量立足北投,但全島走透透的經驗讓他更認識家鄉,因為拍照在以前是有錢人的專利,北投老照片因此擁有散落全臺的身世。

楊燁認為,老照片的重要之處在於它們的真實性,時常用老照片比對口述歷史是他的休閒之一。綜觀他的收集,有至今上百張的北投老照片,還有古早的旅館廣告、火車時刻表與地圖等等,其中有一張北投火車站車票特別珍貴,「這是我收集到的唯一一張日治時期的車票。」

意外「找出名號」

楊燁說,收集文史資料雖坎坷卻無悔,他到資源回收場翻舊相簿,到跳蚤市場挖寶,也學著上網競標,沒想到竟「找出名號」,「我曾在高雄跳蚤市場找到北投老照片,結果老闆不賣,因為老闆想賣給一個他聽說會高價收購的瘋子。」楊燁也沒被嚇跑,摸摸鼻子拜託友人偽裝成這個「瘋子」才將照片入手。

楊燁希望透過收集讓更多人認識北投,近年,不善言詞的他用老照片與手繪北投地圖,硬著頭皮規劃了一場場北投小旅行,帶著遊客依循地圖尋寶,好像延續了他與父親的冒險,也實現了父子之間不成文的約定。

日本時代,在唭里岸山打石場旁的鐵路淡水線設置「唭里岸」站。為了這張寫真,楊燁得拜託友人偽裝成不在乎價格的瘋子方能入手。
圖片來源:楊燁 提供

文章來源:

  • 臺北市立文獻館 2018 年 11 月新書《拾光‧捕手》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