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陳武康自詡點火器 翻轉傳統舞節模式

圖片來源:中央社

「我們反過來,舞蹈節不以演出節目為主,而是工作坊與講座為重,我想做的是點火器,點了火後,希望有人接過去、讓舞蹈散出去。」2018 跳島舞蹈節:新竹跳」策展人陳武康說。

陳武康是驫舞劇場藝術總監,也是中生代知名的舞蹈工作者,從單純跳舞的舞者,到創團、致力創作與演出,又為了舞團的營運忙賣票,對於舞蹈在台灣的發展,他與團長蘇威嘉有很多觀察與感受。

這一回,他們接下「跳島舞蹈節:新竹跳」的策展工作,是第一回,卻也決定要翻轉傳統舞蹈節或藝術節的做法,「比起讓大家看節目,我更希望讓舞蹈的各種樣貌傳遞給更多人去感受」,因此,為期兩週的舞蹈節,他安排了 21 場工作坊與 4 場講座,另有 1 場展演與 2 場形式特殊的演出,裡頭的師資與表演者,有街舞、芭蕾、民族、踢踏、即興出身的,有資深前輩也有年輕新銳與素人。

陳武康說:「對於舞蹈的想像認識,可以從這裡開始,參與者可以一次看到不同舞蹈身體的樣貌,就算是學員的家長或老師,也可以從中看到自己孩子的可能性。另一個層面,我們舞蹈圈的人,也可以在這個過程裡重新交流、找到新的刺激。」

陳武康笑說,這樣的翻轉形式,一開始嚇壞很多人:「大家會怕,沒有厲害的國際節目,沒有大師級的人物,會有人參與嗎?」但實際上,「跳島舞蹈節:新竹跳」自 11 月 5 日開跑,所有工作坊早已額滿,舞蹈科班的學生之外,還有許多上班族參與。

陳武康說:「因為這樣的機緣,這次舞蹈節的演出,或許他們就會成為當然觀眾,也或許,是在很多年後,他們會以我們想不到的方式投入、參與舞蹈啊。」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工作坊之外,「跳島舞蹈節:新竹跳」另有「五天日常編舞」,在新竹鐵道藝術村公開舞蹈工作者創作、編舞的發展過程,觀眾可近距離觀看。

此外,在 16、17 日的「串一起跳舞」演出中,串接了芭蕾舞名師吳素芬、街舞表演者吳郁嫻與體育出身的表演者陳彥斌、獨立編舞家董怡芬和新竹在地成功國中體育班的學生,同台表現各樣身體的可能。18 日演出的「身體我的名片」則有 16 組同樣以身體為表現語言的舞者、編舞家、舞團輪番上陣,以自己的身體說自己的故事,分享愛上舞蹈、愛上身體的經驗。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