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來台的日本學者今天參訪石門水庫,對於台灣治水措施提出 6 項建議,指出排砂操作會造成內壁磨損,建議進行防淤隧道的長期監測外,也認為台日兩國對水庫洪、旱應變概念相通,應是正確方向。
經濟部水利署本週舉辦水利國際週活動,邀請日本、美國、荷蘭、墨西哥、印尼等國專家來台,其中曾任職日本國土交通省技監的東京大學教授池內幸司與日本河川整備研究所組長阿部衝,今天至中庄調整池及石門水庫參訪,聽取石門整治成果簡報外,也參觀正在進行中的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會後就日本經驗與水利署分享 6 項建議。
針對防淤隧道,專家指出,根據日本經驗,排砂操作會造成內壁磨損,建議進行長期監測。
而對於枯旱應對,專家指出,台灣枯旱並非都是全區同時發生,應強化跨區管線調度支援能力;缺水時還是應考慮足以維持下游河川生態的流量;考量氣候變遷,持續滾動檢討水資源供應能力。
專家也說,政府應強化建立民眾防災意識,例如日本由國土交通省推動,強化與民眾溝通,使民眾面對災害的風險。專家並指出,日本對水庫洪、旱應變,以大壩加高、上下水庫聯合調度、跨河系調度為主,與台灣概念相通,應是正確方向。
水利署 8 日將舉辦前瞻水利發展國際研討會,水利署長賴建信將專題演講「台灣因應極端降雨的洪災管理策略」,池內則將分享日本因應大規模水災害措施,同場也將有美國、印尼、荷蘭水利專家,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層下陷防治委員會主席分享防範洪災相關經驗。
國家發展委員會於 2014 年 7 月 21 日通過「石門水庫防淤隧道工程計畫(第1階段)」,並於 2014 年 9 月 1 日經行政院同意辦理,規劃藉由功能屬性不同之 2 條隧道,加速水庫清淤及增加水力排砂能力。
石門水庫每年供水量達 8 億立方公尺以上,以目前有效庫容約 2 億立方公尺計算,一年須裝滿 4 次才能滿足所需,再加上氣候變遷旱澇加劇因素,使得未來供水及防洪操作風險提高。水利署「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工程隧道長約 3702 公尺,工程經費約 36.58 億元,預計 2020 年底完工。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