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瀏覽標籤

症狀

賣葡萄染疫婦白天赴喜宴 王惠美當晚到過同飯店

1名婦人到台北萬華賣葡萄確診,這名婦人8日中午在彰化參加喜宴,當天晚間1名記者也在同飯店辦婚宴,彰化縣長王惠美出席。王惠美今天說,時間、樓層都錯開,目前無不適。彰化縣葡萄盤商家族出現多人確診武漢肺炎(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其中這名賣葡萄而染疫的婦人5月8日中午曾到彰化縣花壇鄉全國麗園大飯店參加喜宴,同桌有賓客確診。

本土病例3例感染源待釐清 2人在萬華茶館工作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 16 例本土武漢肺炎確定病例,其中3例感染源待釐清,2名個案在萬華2家不同的茶館工作,個案活動史及接觸史持續調查中。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公布,國內新增的武漢肺炎(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本土個案,3例感染源待釐清(案 1217 、案 1220 、案 1221 )。案 1217 為 50 多歲女性,近期無出國,2日起陸續出現發燒、咳嗽、呼吸喘症狀,並於4日至 10 日間前往同一家診所就醫5 次。

華航機師空服員感染源待釐清 機師曾赴松山區酒吧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宣布國內新增2例感染源仍在釐清的武漢肺炎病例,為華航機師及空服員,其中機師曾於4月 29 日凌晨出沒松山區飛鏢運動酒吧,確切時間調查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記者會指出,今天新增感染源待釐清的武漢肺炎(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個案,案 1153 為本國籍 30 多歲男性,為華航機師,4月 16 日至4月 18 日曾執勤至美國,返台後於住家檢疫至4月 21 日,檢疫期滿前採檢結果為陰性。

諾富特主管4度就醫才確診 陳時中:送檢慢了一點

諾富特華航桃園機場飯店一名主管染疫,他第4次就醫才確診,很早就有咳嗽等症狀。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坦言送本月 17 日起陸續出現咳嗽、流鼻水、食慾不振及呼吸喘等症狀, 19 日至 26 日陸續3次到診所就醫,因症狀未改善, 27 日到醫院就醫,診斷出肺炎,收治住院隔離並採檢,於今天確診。

染疫外籍機師在台曾赴台北清寺 釐清群聚可能性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接獲澳洲通報1名印尼籍貨機機師澳洲執勤確診武漢肺炎。在台期間2接觸者檢出陽性,3名個案都有台北清真寺活動史,是否為群聚事件待釐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記者會公布此消息,今天新增的案 1090 、 1091 武漢肺炎(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個案。案 1090 為印尼籍 10 多歲男性,為該名機師同住家人,近期無出國史,4月 21 日匡列為居家隔離接觸者,並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今天確診,將列為本土病例。

妥瑞症不再嗝嗝 患者靠新療法找回正常生活

妥瑞症患者常不自覺抽動、眨眼、發出「嗝嗝」等聲音,飽受外界異樣眼光。北榮近年利用深層腦部電刺激手術治療2名妥瑞症患者,其中一人更成功改善 90 %症狀,恢復正常工作。台北榮民總醫院今天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臨床治療成果,精神部醫師陳牧宏表示,妥瑞症是一種源於兒童時期的神經精神疾病,盛行率約為千分之3至8,目前真正病因不明,僅知可能和基底神經核多巴胺或血清素有關,也可能和基因遺傳或自體免疫有關。

2機師確診武漢肺炎 感染源待釐清均未入社區

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國內新增2例武漢肺炎確診,2人均為航空貨機機師,感染源仍待釐清,其中1人可能在機上遭感染,所幸2人回台後均未進入社區,初步掌握 131 名接觸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宣布此消息,他表示,2例個案分別為本國籍 50 多歲及 60 多歲男性(案 1078 、 1079 ),均為國籍航空公司的貨機機師,2人於4月 14 日與另1名機組員一同執勤至美國,並由公司安排於當地旅館檢疫,4月 16 日返台後進行3天居家檢疫。

太魯閣號事故後遺症 3族群當心創傷症候群上身

台鐵太魯閣號事故造成重大傷亡,精神科醫師提醒,事發過後2、3天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發病急性期,若倖存者、家屬、救災隊員出現惡夢不斷以及恐慌、焦慮情緒,務必盡快就醫。台鐵 408 次太魯閣號列車2日上午行駛進入清水隧道前,撞擊掉落在鐵軌上的工程車後出軌,造成 50 死、百餘人輕重傷的重大事故。

美CDC試驗:輝瑞莫德納疫苗效力90% 無症也能防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 CDC )今天發布首份 COVID-19 疫苗現實生活效力試驗結果。研究發現不論有無症狀,施打單劑輝瑞或莫德納疫苗後感染防護力就達 80 %,完成兩劑注射後提升至 90 %。 CDC 在去年 12 月 14 日至今年3月 13 日進行這項試驗,試驗對象為 3950 名工作性質較易暴露於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武漢肺炎)的族群,包括醫療人員、急救人員及其他維持社會運作的必要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