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歐洲名導米丘曼契夫斯基 自喻創作像立體派畫家

圖片來源:中央社

金馬影展焦點導演米丘曼契夫斯基帶著新作「生之柳」來台,他的電影常透過多段故事對照呈現寓意。米丘談到創作方式,他將自己比喻成立體派畫家,在破碎片段中的作品拿捏平衡。

馬其頓籍導演米丘曼契夫斯基(Milcho Manchevski)獲選第 56 屆金馬影展焦點導演,除了在影展中放映多部代表作品,他也帶著新作「生之柳」(Willow)來台,並在今天上午接受媒體聯訪。

米丘 1994 年以首部長片「暴雨將至」(Before the Rain)一舉在義大利威尼斯影展,與導演蔡明亮的「愛情萬歲」同獲首獎金獅獎,並與知名歐洲導演庫斯杜力卡、丹尼斯塔諾維奇等人,並列南斯拉夫 3 大導演。

米丘在訪問時也特別提到, 2001 年原本計畫帶著前作「塵埃」(Dust)造訪台灣,卻臨時因故趕回國,這次終於如願來到台北。

「生之柳」透過一對 17 世紀與兩對 21 世紀夫妻求子的故事,以古今對照探討母性與生命的喜悅與哀慟。米丘表示自己因拍攝前作「母親們」(Mothers),曾被政府列入黑名單,直到 10 年後才解禁,再次回到馬其頓拍攝「生之柳」。

米丘的電影常由數段不同時空、地點的故事組成,被問到箇中原因,他說喜歡透過對比呈現戲劇性的衝突,也能藉此呈現更多面向的世界,並指出,「我通常將自己的創作比喻成立體派畫作,希望讓觀者同時透過不同角度觀看一個主題」。

他也透露,這種敘事結構靈感,除了來自法國導演亞倫雷奈的經典電影「去年在馬倫巴」,也來自畫家畢卡索的畫作,「他的作品看似破碎四散,但畫面上的各個部分卻彼此協調,呈現出斷裂式的和諧」。

米丘的作品常包含 3 段故事及 3 個主角,被問及這樣的設計是否跟宗教的「三一律」(Trinity)概念有關,米丘強調自身沒有宗教信仰,但他認為「 3 」在創作上是個有趣的數字,「就像坐在一張 3 隻腳的椅子上,如何拿捏平衡就變得更複雜」,他也說,「 3 個故事雖各自看似簡單,但將它們放一起就能產生複雜辯證。」

米丘曼契夫斯基將於金馬影展出席映後座談,並於 11 月 14 日晚間於台北舉行大師講堂。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