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中國背信在先 學者:已加關稅難消對中衝擊大

圖片來源:Pixabay

中美最新一輪經貿談判正在進行,有中國學者認為,這不會改變 10 日起對 2000 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25%的決定,但談得好不好,會影響其餘 3250 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命運。

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表示,依照外媒報導,美方將 2000 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從 10% 提高到 25%,原因是中國對先前談判的承諾反悔;因此就算兩國此次達成協議,總共 2500 億美元商品的高關稅仍會維持,美方的想法是要視後續中國執行協議的狀況才會取消。

他接受中央社記者越洋電話採訪時分析,目前在美國華府進行的中美經貿磋商可能有 3 種結果。

第一種是完全達成協議,則其餘 3250 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暫緩」加徵關稅;第二種是回復到被中方擅自修改前的貿易協議草案, 3250 億美元中國商品「隨時」可能加徵關稅;最後則是「談崩了」,3250 億美元中國商品可能「立刻」就加徵關稅。以第二種可能性最大。

他說,單就 2500 億美元中國商品被徵 25% 的高關稅來看,對中國經濟已經是很大的打擊。6 日陸股慘跌就是明證,中國央行史無前例在開盤前 33 秒宣布定向降準,有別於一般都是在週五收盤或週末宣布貨幣政策。雖然當天股市仍大跌,「但不提出救市措施更糟」。

除了股市受衝擊外,中國出口承壓、產業鏈加速轉移,這些會讓眾多就業機會消失、引發外資恐慌、打擊民營企業信心,無一不衝擊中國政府今年的重點經濟工作「六穩」,也就是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根據歐盟的研究,美國的公司和消費者只會多支付 4.5% 的關稅,另外 20.5% 將由中國生產商承擔。美國在貿易關稅戰中的承受力遠比中國強。

以 2018 年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來看,中國對美國出口額 4784 億美元、進口額 1551 億美元。賀江兵表示,中國對美的進出口依賴程度都高,從美國進口的豬肉、大豆和高科技的晶片難以替代,但美國的晶片市場卻可以轉向其他地區。

他說,從正面解讀,美國其實是對中國開出了解決金融危機的一帖藥方。如果中國真能切實按照兩國協議來執行,讓外企、國企和民企平等立足,保障外資准入和產權,這對中國經濟是有利的,「這並不是簽不平等條約」。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