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天將出席第 21 次中歐領導人峰會,尋求與歐盟達成一定共識。美國學者認為,歐盟內部雖然仍有分歧,但對中國的立場已越來越接近美國般地強硬。
新華社報導,李克強已於台北時間 8 日深夜抵達布魯塞爾,準備出席今晚舉行的中歐峰會。他在抵達時說,期待藉這次峰會與歐方圍繞雙邊務實合作達成廣泛共識,推動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等取得實質性進展。
李克強表示,當前形勢下,中方願與歐方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協調合作,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提升中歐關係的全球性和戰略性。
美國之音(VOA)報導,總部設在美國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The 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研究員馬安洲(Andrew Small)指出,美國 2016 年曾建議與歐洲合作限制中國獲得西方技術,並共同提供基礎建設基金抵禦中國「一帶一路」的影響,卻基本上遭到拒絕。
他指出,不同的是,如今歐盟內部雖然還有一些分歧,但對中國的立場變得越來越接近美國,這預示著歐洲對中國「不對稱的開放」,已經結束。
對於義大利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備忘錄,在歐盟內部引發爭議,馬安洲認為,義大利的選擇是短期的,且僅代表部分人的利益。況且,義大利不是唯一這樣做的國家,先前英國也曾如此,但如今已經不再。
他說,歐洲對中國立場改變的原因,與美國差不多。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國內威權統治的加深,到中國努力在歐洲擴大影響,都產生重要作用。然而,最大的原因是歐洲對中國經濟改革,以及對歐洲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更大准入失去了希望。
他認為,歐洲的轉變也與意識形態分不開。中共對私營企業的進一步侵入、中國對一些歐洲企業採用的經濟高壓手段,以及對一些歐盟國家的政治及金融影響等,都令歐洲擔心。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