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央廣》讓人民在蕭條中感受到安定!即將退位的明仁天皇把虛位變偉大了

圖片來源:中央社

日本第 125 代天皇明仁(年號平成)預定今年 4 月 30 日退位,讓位給皇太子德仁親王。歷時 30 年的平成年號,即將走入歷史。

明仁出生於 1933 年,是昭和天皇的長子,1989 年 1 月 7 日即位天皇。儘管依據戰後憲法,日本天皇已經沒有太多實權;但是明仁天皇就任以後,頻繁的參與公務和宮中祭祀活動,被很多人認為是一位非常熱情和勤勉的天皇。

在平成年號即將走入歷史時,央廣「為人民服務」節目訪問了輔仁大學日文系教授何思慎,為我們介紹戰後日本憲法下的天皇,並對平成時代做總結性回顧。

日本天皇「萬世一系」

以天皇為首的日本皇室則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皇室。在日本古代,天皇與整個皇室被認為是超乎普通人的存在,依據神道教傳統,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具有「神性」;二戰後,昭和天皇發表《人間宣言》,文中完全放棄了天皇被賦予的神性。

日本不像中國、朝鮮、越南等周邊國家經歷過異姓革命而改朝換代;從西元前 660 年首任神武天皇以來,日本天皇就是一脈相傳,「萬世一系」。不過,天皇在歷史上掌握實權的時間很短,從 10 世紀開始,天皇的政治權力被架空長達千年之久。直到 1867 年明治天皇登基以後,江戶幕府迫於時局把政權交還朝廷,武家統治時代落幕,天皇才重新掌握政治權力。然而即使在武家統治之前,日本的政治也是控制在大氏族手中。

「大政奉還」。最後的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將政權和平交回天皇手上。圖/取材自明治神宮聖德記念繪畫館

因此,何思慎教授指出,無論是大氏族之間的權力爭鬥,或是武士之間的征伐,都不會去撼動天皇,他們往往是在獲勝之後,藉天皇的「威」,取得他們的「權」。正因為不具有實權,天皇可以延續至今,「萬世一系」。

戰後日本成功改造  天皇被政治「去勢」

1890 年日本頒佈《大日本帝國憲法》,天皇成為「神聖不可侵犯」的統治者,一度擁有絕對的政治權力。

二戰結束後,日本被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佔領,並且在軍政統治下建立議會民主制;同盟國原本計畫廢除天皇制度,為了穩定局勢,允許保留天皇作為象徵性的國家元首。

依照戰後《日本國憲法》,現在的日本天皇主要職責是任命內閣總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條約,召集國會,批准國務大臣的任免,出席禮儀性的外交事務活動和國家儀典等。

何思慎教授認為,「戰後的日本改造,是世界歷史上很成功的一個模式。」美國透過新憲法,把日本成功的改造成為一個符合西方標準的內閣制國家;不過日本這樣一個內閣制國家依舊跟英國或者是歐洲其他內閣制國家不一樣,作為國家虛位元首,戰後的天皇已經完全切割掉所有政治權力,被「政治去勢」,不能對政治有任何發言。

天皇獲得有史以來最高民意支持

明仁天皇在位 30 年,這 30 年他自己也認為日本過得並不太好,所以平成兩個字,後面通常人們會加兩個字的日文漢字:「不況」,中文意思就是「蕭條」。這 30 年日本經濟不景氣,天災不斷,確實不順,可是作為一個天皇,明仁卻在戰後獲得日本國民更多的支持,為什麼?「因為在平成年間他成功的扮演了憲法所賦予的角色」,何思慎指出,雖然天皇在政治,或宗教上已經沒有任何功能,但是,天皇讓整個日本社會擁有安定感,這是日本人對天皇支持和認同不斷上升的主要原因。

例如,在撫慰人心方面,明仁天皇可能做得比任何一位首相都要出色。大地震後,天皇去探視災民,日本人是席地而坐的,明仁就和皇后也坐下來,或蹲下來,與災民用平等的視線,進行交談,這樣的身體語言,比任何的政治人物發表長篇大論,還要有效。

311 東日本大地震時,受海嘯侵襲及發生火災的仙台市宮城野區。圖/取自維基百科(U.S. Navy photo,公有領域)

 

二戰剛結束時,日共跟社會黨曾經大力反對天皇制度,但最近日本發表的民意調查顯示,幾乎百分之百的日本受訪者都支持天皇,連日共都不反對了。

也因此,天皇不需要太多警力保護,可以更接近人民,知道人民想什麼,人民要什麼。雖然在政治上不能夠講話,天皇仍然可以透過對二戰歷史的反省,讓老百姓知道天皇希望他們做什麼。

回顧平成 30 年,何思慎指出,明仁天皇不只不去挑戰美國為日本制定的和平憲法,而且還透過他跟日本的傳統成功銜接,讓日本人民相信這樣的一部和平憲法,不是受到外力壓迫,而是在日本土壤長出,本來就跟日本的信仰是結合在一起的;乃至於現在的日本安倍內閣要推動修憲,讓日本成為一個普通國家,或者是正常國家,也不代表日本要跟和平主義進行一刀切,「拋棄和平主義不是獲得正常國家的必要手段」。

創設「生前退位」機制

2016 年 7 月 13 日,日本放送協會 NHK 首先披露當時 82 歲的天皇明仁,因為年事已高,而且健康不佳,有意在幾年內把皇位讓給兒子德仁親王。當時宮內廳否認這個消息。同年8月8日,明仁天皇發表全國電視演說,正式向國民表達生前退位的意向。

明仁天皇與安倍首相,在很困難的環境中讓日本的未來看到希望。圖/取材自民報,William Ng, csis_er@flickr

日本歷史上有很多太上皇,這是因為天皇過去沒有實權,所以很多天皇生前退位。但是在戰後體制裡,《皇室典範》規定日本的皇室以及天皇即位,卻沒有設計生前退位,換句話說,天皇即使想辭職都不行。《皇室典範》寫的很清楚,只有在一種狀態之下天皇才有可能把他的權力交給皇太子,就是他的死亡。

所以明仁天皇的生前退位是在做一種「創設」。

戰後的日本,天皇既然沒有辦法對政治發言,所以在政治上面,也不能夠去創設生前退位的可能,除非日本國民有這樣的需要,那麼形式上就由日本國民來發動,然後建立制度。於是大家看到的情況就是天皇首先拋出想法,然後日本內閣表示老百姓這麼多年來聽聞這樣的想法,經過思考後,有了這樣的回應。

天皇生前退位機制並沒有一步到位,現在的做法是在《皇室典範》加一個附件,而且只有三年效期,從立法到處理完天皇退位,大概三年時間,過後附件就失效了。但何思慎教授認為,只要有了先例,未來德仁太子即位天皇之後,如果想要生前退位,在政治上受到的阻力,就會小很多,甚至「可能性幾乎是零」。

平成年代在「不況」中進步

回顧平成 30 年,儘管日本經濟不景氣,甚至有時零成長,但整體來說還是「進步的」,何思慎表示,現任安倍首相已經執政 6 年多,而且可能繼續做到 2021 年,創下日本自有首相以來在位最長的記錄,安倍讓日本人有希望,讓日本人相信,雖然問題還沒有解決,但明天會更好。

今年 5 月 1 號日的天皇即位之後,平成將走入歷史,何思慎認為,歷史學家將會對明仁做出正面評價。

【延伸閱讀】再見,「平成」!30年前今天年號公布 30年後今天最後一次生日

(資料來源:中央廣播電台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