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社福團體注入新創 翻轉刻板印象助街友

圖片來源:pixabay

台北市政府列冊街友約 700 人,有社福社團把原本愛心服務注入新創概念,像芒草心「起家工作室」、人生百味「街賣」等專案,透過行動輔導街友工作,期盼翻轉外界刻板印象。

依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最新統計,去年 10 月至 12 月,中途之家列冊街友約 700 人,其中包含在街頭流浪約 540 人,人數以萬華區、中正區最多,各約 200 多人,多集中龍山寺、西門町、台北火車站;街友 7 成戶籍地都是在外縣市。

除了民間公益團體提供餐點、盥洗、夜宿、輔導就業等服務幫助街友;有社團透過新創作法,提供另一種角度讓民眾了解街友成因,像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人生百味。

由第一線服務街友的公、私部門人員組成的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從 2014 年起設創新專案,像街遊、起家工作室、真人圖書館、流浪生活體驗營等。秘書長李盈姿指出,為協助街友,協會成員透過發想,以培力、社會倡議為方向提出新創作法,盼讓外界理解街友背景,並從中協助無家者。

她提到像「起家工作室」,有些街友具備土木、水電等建築技術,他們可能因個人狀況,導致難以返回職場;透過協會號召、協助接案,讓街友可執行一般居家修繕,工作室也會協助弱勢家庭,且付出專業及勞力街友也能賺取費用。

李盈姿說,至於「真人圖書館」是協助街友化身成演講者,向參與活動民眾訴說自己人生故事,專案中有一名街友曾從事膠捲電影放映師工作,透過專案輔助除讓街友反思過去人生,在和民眾互動過程也能增加自信心,進而扭轉外界印象。

另外,像人生百味是由一群參加 2014 年學運後的年輕人所組成社團。他們在街頭發現街友狀況,發想從社會行動協助弱勢,透過設置網站、懶人包等作法,盼扭轉外界對街友印象。

共同發起人巫彥德認為,公益團體雖提供街友許多服務,像輔導就業等,但因社會缺乏友善環境及偏見,讓街友易遭排擠;人生百味把原本公益團體所提供的住宿等服務視為基礎,透過設計重新協助街友。

許多弱勢身障者會在街頭兜售物品,人生百味規劃「街賣」行動,並與設計師合作重新詮譯街賣者商品。巫彥德說,「商品是對話的媒介」,透過設計元素,讓購買者了解街賣者人生故事,也期盼翻轉外界刻板印象。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