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裡某處總有個很幽微的聲音,告訴你「台灣是不差啦,但中華才是我們的根」。
你很想大聲喊出台灣隊,但總是覺得不講中華好彆扭。
我也經歷過那種靠不斷彰顯「炎黃子孫、中華兒女」來掩蓋自己其實不知道自己是誰的自卑感的歲月,所以我懂那種感受。
But,你有想過中華一詞怎麼來的嗎?!
為什麼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頭,會這麼理所當然呢?!
我現在要告訴你,「中華民族」的概念是在 1902 年梁啟超創造出來反抗西方列強分瓜中國領土的論述,當時清國剛與西方 11 國簽訂喪權的《辛丑條約》,而台灣早在 1895 就跟中國領土沒瓜葛。
「立於五洲中之最大洲而為其洲中之最大國者,誰乎?我中華也;人口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誰乎?我中華也;四千餘年之歷史未嘗一中斷者,誰乎?我中華也。」
梁啟超的定義方法可說是當世創舉,不只完全無視東亞地區族群的多樣性,甚至強硬整合了各流域、山岳的不同歷史脈絡,把每個曾經在清國土地上出現過的大小政權、大小民族都變成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後來孫文等人為了革命需要,進一步用「五族共和」、「振興中華」等口號把梁啟超的概念擴大解釋,確實對於他們搞革命有幫助,但也造成本來就定義不明的「中華民族」猶如脫韁野馬,吞天吞地什麼都可以解釋或併吞成中華的一部分。
試想,東亞土地這麼大,怎麼可能只有五族!?而且那五族有答應你要當中華兒女嗎?(同理,你有種去跟台灣原住民講他們是中華兒女試試看)
試想,在梁啟超創造「中華」前,東亞各族早就不是同根生,孫文喊的振興中華,到底是要振興什麼? 振興滿清?! 還是回到漢高祖時代?
別騙人啦,不過就是用假多元來包裝漢族的優越,騙其他族加入其麾下的說詞。
為什麼五胡南下就叫做亂華,忽必烈來了就是元朝,然後過來又漢氏復興,最後被滿人拿下政權,結果全部都算中華文化,啊不就打贏都是你中華,這跟台灣運動員打贏了被說是中國代表隊有什麼不一樣?
結論,「中華」其實就是政治工具,論述者說誰是中華,誰就是中華。
因此,在侵略性極強的論述定義下,就會產生:
中華可以指認別國優勢的文化內涵,說是自己的
中華可以指認台灣的台語,說是中國的地方方言
中華可以指認別國優秀的運動員,說是自己的台灣省選手
中華可以指認想據為己有的族群,說是自己的少數族群
中華可以主張想併吞國家,說是自己血濃於水的同胞
一句中華,可以拿來做的事情真的太多了。只不過沒有一件是好事就是了。
為什麼說中華是政治工具?!
中華對孫文來說,他需要對內統合、對外抗爭,所以他主張不管你是什麼省份、什麼軍閥、什麼族群,只要你不是黑皮膚、金頭髮的那種洋人,你都算是「中華」。
中華對習近平來說,他沒有對內統合的問題,但他有併吞台灣的需要,他有向西方國家秀肌肉讓他們知道誰才是老大的使命,因此他積極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把台灣綁進框架中,也用中華論述培養中國人對於非我族類的優越感。
因為中華民族的論述根基,就是建立在被侵略、被簽條約的自卑心態上。所以中華民族想的,絕對不會是貢獻人類社會、創造世界繁榮。中華民族的潛意識,就是老子曾被你西方列強踩過幾腳,我現在就是要加倍踩回去。
中華對馬英九來說,他有著自己對祖國的情懷,而他也不斷嘗試用這套論述把台灣人綁進他的大江大海情懷中,為此他不斷以元首或前元首角色,迎合習近平的民族論述,真的是自戀又沒衛生。
選擇中華,就是自願拋棄文化多元性、族群多樣性,毫無存在感與獨特性的,成為被天朝中華民族侵佔的眾多文化中的一部分。更有可能,在這場習近平發動與西方民主體制抗衡的戰役中,被誤認與習站同一邊。
選擇台灣,不只是獨立有自我有特色的個體。而是能以更開放的心胸,無拘束的視野與世界各國交朋友。
我們應該勇敢的走出一條屬於台灣民族的道路。
而不是自卑的走在中華民族、中華兒女的大國附庸陰影下。
原文出自張博洋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