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蕪菁雜誌專欄》台灣軍事改革的一部份,以「近戰格鬥」取代傳統的黃埔刺槍術

圖片來源:取自 蕪菁雜誌 臉書
作為台灣軍事改革的一部份,顧立雄要推動「近戰格鬥(Close-quarters Battle,CQB)」來取代傳統的黃埔刺槍術。
果不其然網路上各種奇怪的風向,最主流的一個風向是「放下刺刀拼拳頭」,這說法真的是荒謬到不行。
CQB 其實涵蓋範圍很廣,可以粗分成三個部份:近距離的槍械使用、冷兵器與折凳的使用,而徒手戰鬥只是整個 CQB 大體系的一部份而已。
當兵打靶是台灣人當兵的共同回憶,問題是,很多人根本就只有練 175 米靜止靶。想像一個最簡單的情境吧:敵軍在屋內或掩體後,跟我就只隔著一道磚牆。這種場合 175 打靶那套當然派不上用場,甚至時間緊迫、距離短到談不上上刺刀用刺刀。
近距離戰鬥是很常見的情境耶!不是只有像酸民講的「已經打輸了才在拼拳頭」。你打贏後要確保戰果、肅清佔領地,也是近戰;敵軍無腦萬歲衝鋒倒了一大半,還是會有零星幾個衝到你家陣地來,這也是近戰。近戰的出現機率遠比你我想像的高。
近距離開槍怎麼開?開不了槍怎麼用冷兵器?手邊沒有冷兵器或折凳,要怎麼徒手制服敵軍?
這些東西國軍根本不教,也沒人懂得教,只知道練刺槍術。其實我就說白了,部隊裡面的教官,他們也很清楚刺槍術沒個刁用,只是想不出別的梗,就部隊帶出去「氣刀體一致~沙~沙~」,最單調、最不用大腦,也最容易消耗時間。帶兵最怕的就是阿兵哥閒下來胡思亂想,不是嗎?
所以刺槍術根本不是什麼「氣刀體一致」的精神鍛練,而是帶兵的人消磨時間、交差了事的偷懶法門。
其實說穿了,「廢除刺槍術」這件事,這兩天在網路上引起喧然大波,不外乎是帶風向的人,把反民進黨政府、反軍事改革、反美疑美,這些情緒綁在一個名叫「刺槍術」的神主牌上。儼然刺槍術是C華文化的精髓、黃埔軍魂的體現似的。但抱歉,刺槍術根本不是什麼C華文化的精髓,而是法國來的舶來品。戰後遷台的國軍刺槍術,更是日本白團手把手帶出來的。考慮到這個事實,老黃埔可能會很崩潰吧。
國軍真的這麼愛C華文化,那是不是把 CQB 換個名義,冠上「少林擒拿」、「武當劍術」、「保定摔跤」的名字,說不定老黃埔會比較買單?

圖片來源:取自 蕪菁雜誌 臉書

原文出自蕪菁雜誌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