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充滿機會的年代

圖片來源:取自翁達瑞臉書

我在 1991 移居美國,未能帶走的物品都放在台灣。媽媽過世後,我清理了這些物品,發現當年上班的名片都還在。

這些名片顯示我曾活過一段充滿機會的年代,正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

我在 1981 退伍,考進中信金控的人壽部門。我只做六個月的職員,就被指派擔任「行銷規劃小組」的主管,帶領三位屬下負責市場調查。當時我的職位不夠大,尚無印製名片的資格。

大約一年半後,我跳槽美商福特汽車擔任產品計畫專員。進入福特前,我已申請美國大學的企管碩士,但還不知道結果。拿到入學許可之後,我決定辭職赴美深造。在福特任職的時間短,我當年的名片還有一大疊。

圖片來源:取自翁達瑞臉書

我在福特汽車只任職半年多,但後來的職涯受到巨大的影響!

取得企管碩士後,我就返台就業。多家美商對我有興趣,但都在面談的最後階段放生我。多年後我才發現,美商雇用新人時都會互相打探消息。我在福特的主管講了我的壞話,斷了我到美商工作的機會。

我在福特的主管認為我不誠實,原因是我在應徵工作時未揭露赴美留學的計畫。問題是,當時我只有申請學校,能否成行尚不知道。我只記得這位主管的英文名是 Peter。

被多家美商拒絕後,我加入一家代理日系衛生用品的本土企業。我的職位是行銷經理,起薪三萬八,試用期滿調到四萬八,還有自己的辦公室。當時我的薪水可雇用四個大學畢業生。

這是一家私人企業,多位主管都是老闆近親。除了得不到老闆的信任,我還經常被介入家庭糾紛。八個月後我就離職,並把心得寫成一篇文章投稿經濟日報副刊,題目就是「十種不可追隨的老闆」。

圖片來源:取自翁達瑞臉書

進不了外商,又受不了本土企業,我決定創業。在這之前,我已對文字工作產生興趣,於是與友人創辦了一本管理雜誌,擔任社長與總編輯,同時也在企管顧問公司兼職。

圖片來源:取自翁達瑞臉書

雜誌的名稱是「世界經理文摘」,宗旨是介紹美國的管理新知,文章主要來自翻譯。編了六期之後,雜誌的發行稍具規模,但我決定退出,因為性格不適合負責企業的最後成敗。

朋友接手後,在版面做了大幅改善,雜誌的發行量繼續成長。幾年後,各大學陸續推出在職企管碩士班,朋友也將「世界經理文摘」更名為「EMBA」。

圖片來源:取自翁達瑞臉書

創業不成後,我又回到職場,目標瞄準專業經營的高科技公司。當時的兩大科技集團就是宏碁與神通,我都有應徵,最後加入神通集團旗下的聯通電子。

聯通電子就是聯強國際的前身,當時的總經理就是杜書伍先生,也是我的上司。不到一年,我的職位從市場行銷處的副理,經理、三級跳到資深經理。

圖片來源:取自翁達瑞臉書

我同時兼任總經理特別助理,兼任的職責就是代表公司對媒體發言。我有自己的辦公室,還有地下室的專屬停車位。我在聯通的政績之一就是推出企業識別系統,當年設計的商標聯強國際仍在繼續使用。

聯通電子的業績優良,幾乎每季都會刷新營收紀錄。除了年終獎金優厚,公司還有主管認股制度。我在聯通電子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也認為這是一家值得託付終身的企業。

任職聯通期間,我在中信的前主管奉派接掌房地產部門,希望我能加入他的團隊。當時,我晚上有在大學兼課,還幫報社撰稿。雖然聯強的工作環境不錯,但我已有棄商就學的念頭。

在盛情難卻的情況下,我重返中信集團,心想就算決定錯誤,大不了到美國讀博士。我在中信房屋擔任國外部經理,同時兼任總經理室的企劃經理,最後的職階是協理。

圖片來源:取自翁達瑞臉書

任職中信房屋期間,除了身兼兩職,我也擔任公司發言人。在企劃經理的部分,我推出了新的企業識別系統。在國外房地產部分,中信房屋的業務內容領先同業,至今還可找得到媒體報導)。

圖片來源:取自翁達瑞臉書

中信房屋是我在台灣的最後一個工作。當時我算是少年得志,辭職赴美深造的消息還上了報紙。隔年暑假我回台灣,同事頻頻追問我在哪裡高就。他們都不相信我真的進入美國大學的博士班就讀。

我在台灣工作大約八年,除了最初六個月,我都擔任主管,升遷快速,身兼多職,還頻頻跳槽。如果我繼續留在聯強,也許就不會出國攻讀博士,如今的身價應該有好幾個億。

綜觀我在台灣的就職經歷,我只能說那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年代。雖然放棄當年在台灣發財的機會,我一點都不後悔。進入學界之後,我才體會到樂在工作的真諦。

原文出自翁達瑞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