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高雄氣爆10週年 石化城市轉型之未竟之路

圖片來源:取自高雄好過日臉書

文:Claudius

10 年前的深夜此時,高雄市區三多路、凱旋路一帶因石化管線洩漏,發生氣爆,炸毀 4 公里路面,奪走 32 條人命,造成 1 萬 6 千餘戶受災。

直到今日,市區已經沒有任何會讓人想起氣爆的痕跡了,凱旋路上的輕軌已通車四年,僅有在輕軌 C34 五權國小站旁的紀念碑,提醒我們這段慘痛的記憶。

作為高雄人最感到遺憾的是,高雄承受了台灣發展中的外部成本,卻沒有獲取得以永續發展的基礎,每每高雄發生災難,卻會面臨更多的嘲諷和政治攻訐。

高雄氣爆後,時任行政院長江宜樺推出「三不政策」,包含針對高雄氣爆事件確立不立專法、不編特別預算以及不設專責機構。認為讓地方先行處理就好。

除了處理氣爆災難的冷酷,大家比較少注意到的,時任馬政府對高雄產業轉型放任不管,連帶的石化業轉型步調也相當緩慢。

高雄是一個被石化工業區從北、東、南全面包圍(西邊是海)的城市,石化業帶來污染與風險,卻也和地方經濟密切相連,以致於後續經濟轉型不夠快的高雄,很難輕易的重組甚至割捨石化產業。

高雄氣爆後,高雄煉油廠大限已至關廠,煉油能量轉往大林煉油廠,而高雄煉油廠的利用卻步調緩慢,中油自行提出的整治計畫需要長達 17 年,直到 2030 年代中,這塊地才有可能再次利用。

2015 年立法院要求中油南遷,中油卻大致以「信義區地段高級,遷到鄉下去有失我們尊貴身份」的理由悍然拒絕。

直到政黨輪替後,石化業總部稅籍南遷的動作才完成,而高煉廠舊址也在市府積極要求下,變更整治工法,成功轉型為台積電進駐的科學園區與生態公園,中油也將在此設立材料研發園區。

市區的管線在氣爆後大部分廢除,而氣爆當時接受石化原料的前鎮儲運所,隨著洲際石化儲槽的完成,也將遷移廢除。

不過,仁大工業區降編和石化廠遷移的進度拖延至今,這又和大林蒲遷村以及南星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的緩慢互相連動。

高雄石化產業升值轉型的藍圖已經在那裡,但何時能夠完成?

從挫折中成長是高雄的宿命,十年之後,我們沒有忘記當初的傷痛,我們得繼續讓這座城市強壯堅韌起來。

圖片來源:取自高雄好過日臉書

原文出自高雄好過日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