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聚珍台灣專欄》臺灣歌謠之父——鄧雨賢

圖片來源: 取自 聚珍台灣 臉書
6 月 11 日,是一生創作無數臺灣歌曲,被譽為臺灣歌謠之父的作曲家鄧雨賢紀念日(1906 年 7 月 21 日 ~ 1944 年 6 月 11 日)
鄧雨賢出身桃園龍潭,1921 年進入每間教室幾乎都有鋼琴的臺北師範學校就讀,在著名音樂家一條慎三郎啟蒙下,開啟了音樂之路。鄧雨賢師範畢業後於日新公學校教書,卻持續自修音樂,之後毅然辭職前往東京音樂學院進修。
鄧雨賢返國後,正值臺灣開始吹起臺語流行歌曲浪潮,他以《大稻埕進行曲》初試啼聲受到矚目,獲聘為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專職作曲。之後一首又一首膾炙人口的好歌不斷問世,「四、月、望、雨」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一時眾人傳唱,堪稱當時最受歡迎流行歌曲作家。
日治後期在軍國主義狂潮下,鄧雨賢部分作品遭改為戰爭意味濃厚的歌曲,他重返教職在音樂教育上做出貢獻。1944 年,二戰逐漸邁入尾聲,鄧雨賢因心肺疾病於 6 月 11 日逝世,年僅 37 歲。鄧雨賢萬萬想不到的是,這些傳世名作,竟會在之後遭中華民國政權列為禁歌禁止傳唱。
鄧雨賢的曲風以西方樂理融合臺灣民謠風味,詮釋了何謂臺灣風格流行音樂,不但獲得市場上的成功,更成為無數人世代傳唱的名曲。
戰後臺灣在另一個外來政權統治下,記憶、文化、語言一一遭抹去置換,鄧雨賢的作品,值得我們再次品味,思考如何找回這塊土地的靈魂。
圖片來源: 取自 聚珍台灣 臉書
圖為作曲家鄧雨賢寫真手繪上色
推薦閱讀:
曲盤開出一蕊花(書+CD):戰前臺灣流行音樂讀本(附《戰前臺灣流行音樂復刻典藏大碟》)
《五花鹽》no.005 禁歌
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
今夜來放送:那些不該被遺忘的臺語流行歌、音樂人與時代 1946~1969

原文出自聚珍台灣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