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歐盟CBAM委員會代表:台灣碳費開徵後有望抵減

圖片來源:中央社

為了讓台灣企業更好理解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丹麥能源署顧問何耶柏( Morten Hø jberg )指出,過渡期須留意資料可用性和貿易障礙,至於 2026 年正式施行後,更要注意資料的有效性,並透露台灣碳費開徵後,未來有機會可抵減歐盟 CBAM 。

CBAM 於 2023 年 10 月上路試行,碳焦慮從大企業瀰漫到中小企業。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 TCDD )今天與丹麥商務辦事處邀請丹麥能源署顧問暨歐盟 CBAM 委員會委員何耶柏( Morten Hø jberg )分享 CBAM 議題。

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 TCDD )理事長黃釗盈表示,根據歐盟執委會的統計資料,台灣 2024 年申報量高居全球第5;而出口至歐盟的企業家數,以中小企業居多,未來申報需求只會逐年增加。

何耶柏說明接下來2年過渡期的考慮因素, 2024 年為「資料可用性」,包含是否監測隱含碳排放、是否採用正確的方法論和資料是否因保密問題而扣留; 2025 年則是「貿易障礙」,企業可能因不合規導致倒閉或清算,或是中小企業競爭失利、大企業獨霸的產業失衡。

何耶柏指出, 2026 年 CBAM 上路後則關注「資料的有效性」,查核數據標準是否與歐盟標準一致,和驗證人員是否有足夠資源進行全球實地查核。

CBAM 宗旨為歐盟内外的製造和貿易創造平等條件,同時確保實現歐盟減排目標。何耶柏強調歐盟 CBAM 觀點,第1是減少第三國的碳洩漏風險,第2從 2026 年至 2034 年要取代歐盟排放交易系統( ETS )中的免費配額。

第3,促進第三國應用符合可量測、可報告、可驗證( measurement , reporting , verification , MRV )的制策,第4則是預期 CBAM 的收入除做營運和研發費用外,剩餘7成將被指定為歐盟成員國的「綠色投資」。

何耶柏透露,此行將走訪亞洲主要國家,瞭解各國在因應 CBAM 上的難處。台灣除已立法之外,制度也愈趨完備,未來台灣企業出口到歐洲,若有碳費的課徵,有機會可以做扣抵,但如何扣抵等細節仍待更多協商討論。

黃釗盈指出,6月4日於政大公企中心舉辦「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台灣丹麥雙向論壇」,將與歐盟代表和與會企業及專家學者解析 CBAM 對台灣出口企業的影響及因應之道,也是全台首場針對 CBAM 與歐盟代表直接雙向交流的研討會。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