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高雄工人代購虛擬貨幣賺外快 淪詐欺洗錢幫凶

刑事局今天指出,高雄 1 名蔡姓藍領工人看到 Facebook 廣告應徵「派單作業員」,便依指示加 Line ,卻遭詐騙集團誘騙幫忙代購虛擬貨幣可獲約 3 % 報酬,淪為洗錢人頭帳戶且有刑責。

警政署刑事局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高雄 1 名 30 多歲蔡男因工期有空檔,想用閒餘時間兼差,在 3 月下旬看到 Facebook 求職廣告應聘「派單作業員」,隨即依指示加入對方 Line 好友聯絡。

蔡男收到暱稱「李瑩兒」的女網友告知,稱其公司為「做虛擬貨幣量化交易,需要徵代購人員」,並假稱「最近比特幣波動大,做倉的人太多,我們交易量就大,很需要人幫我們代購」,誘騙蔡男提供個人銀行帳戶,並約定以代購新台幣 10 萬元可獲取薪資 3000 元為報酬。

「李瑩兒」表示,公司會將買比特幣的錢匯入蔡男帳戶,再請蔡男領出現金後,協助代購比特幣後再提轉至指定的加密貨幣錢包,即完成相關作業。

蔡男不察便依「李瑩兒」的指示操作,收款轉買比特幣,5 天內操作 5 筆、金額共 15 萬 5200 元,並依約定從匯款中收到 4800 元報酬。

不料,蔡男首次收款後的第 4 天,就收到銀行通知其帳戶被凍結,因蔡男收到的 5 筆匯款中,已知有 2 筆為遭「愛情詐騙」及「網拍詐騙」的被害人所匯款項,並將面臨新制定洗錢防制法有關洗錢罪的相關刑責。

刑事局指出,上述詐騙手法,不僅讓被害人當人頭帳戶,還進一步利用被害人幫歹徒提領現金贓款後轉買虛擬貨幣,達到洗錢切斷金流目的,增加警方追蹤贓款的困難度,犯案手法相當狡猾。

刑事局提醒,民眾為防被騙帳戶,除了不能提供提款卡、密碼和網銀帳密外,也千萬不能收受網路來源不明的資金,再做轉交、轉匯或轉購任何點數(虛擬貨幣)等行為,以免被詐欺集團利用成為詐欺洗錢的幫凶。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