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聚珍台灣專欄》臺灣礦工畫家洪瑞麟誕生日

圖片來源:取自 聚珍台灣 臉書
1912 年 5 月 7 日,畫礦工、自身也是礦工的臺灣礦工畫家洪瑞麟誕生日
洪瑞麟是臺北大稻埕人,因愛好文藝和水墨繪畫的父親從小就對繪畫產生濃厚興趣。1920 年進入稻江義塾就讀後,更在學校中接觸到人道主義及法國農民畫家米勒的作品,受到啟發。
1929 年,洪瑞麟進入臺灣首位西畫家倪蔣懷創立的「臺灣繪畫研究所」,接受石川欽一郎老師的指導,正式開始學畫,更在隔年赴日就讀日本帝國美術學校。帝國美術學校自由前衛的校風,也讓他接觸到日本普羅藝術思潮,他曾在日本描繪當地的農民生活,認為美術應該為平民服務,找回人性的尊嚴。
1938 年,洪瑞麟回到臺灣卻面臨美術教職飽和,面對經濟困難的事實,也為感謝倪蔣懷長年以來的知遇和資助,他進入倪蔣懷經營的瑞芳礦場工作,並開始以礦工生活作為描繪對象。
洪瑞麟曾說:「我的畫就是礦工日記,也是我自己的反省」他在礦場從基層礦工做到礦長,工作長達 35 年直到 1972 年才退休,他的作品忠實呈現從煤礦、勞動中淬煉的力量和美感,更有一份身在其中的寫實和關懷。
這幅描繪眾多歷經滄桑礦工群像的〈礦工頌〉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昏暗的頭燈、蜿蜒狹小的坑道,礦工們蹲坐其中,有時辛勤、有時休息,堅實卻變形的身軀時時與死亡相伴。
正因為洪瑞麟與他們「工作在一起,歡笑在一起,甚至結婚在一起,當然苦難也在一起」,才能刻畫出真實甚至帶著莊嚴的礦工樣貌。
圖片來源:取自 聚珍台灣 臉書
〈礦工頌〉取自《臺灣美術兩百年》(下冊)
更多洪瑞麟的作品和故事:
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
臺灣美術兩百年(上下冊):摩登時代+島嶼呼喚 合購優惠
〈追尋普羅美術的足跡 洪瑞麟的東京歲月〉,收錄於
薰風第20期 戰爭遺跡

原文出自聚珍台灣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