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農藝女孩專欄》產地詐騙

圖片來源:取自 農藝女孩看世界 臉書
「產地詐騙」是最常見的食安問題,把 A 產地的原料,貼上 B 產地的標籤,就能用更高的價格欺騙消費者,臉書上常見的支國農產品偽裝成台灣或一頁式網購,就是很常見的例子。這樣的產地詐騙會迅速的把當地農特產的品牌價值打爛,變成一文不值。他詐騙發大財,卻害到所有阿里山茶葉的信譽,外部成本全轉嫁,百分之百的自私。
最近的蘇丹紅調味粉跟支國高麗菜乾,則屬於更惡劣的類型,直接篡改 SGS 檢驗報吿,還出貨給食品大廠,某些大廠有自己檢驗室的,就能擋下來。
要怎麼防止以上的事項?最大的問題是,中央跟地方政府長年想要推廣的「產地標章」,是讓當地農民自律的免費貼紙,並沒有導入驗證查核機制。
靠著怕出事的基層公務員去核發,確定是當地產銷班的才給貼,但防君子不防小人,有心要洗產地,防不勝防。
如果你要保證出貨廠商用的是台灣原料,那就必須派個人定期去查核原料的數量,與出貨單的數量對不對的上,比如說明明只有十公斤的產量,卻出貨一百公斤的數量,絕對不正常。以系統監控出貨標籤印製數量,也是同樣的道理。
另外,要防止 SGS 檢驗報吿冒偽,最好是交給第三方檢驗,直接出報告給發出貨標籤的系統,避免上下其手的空間。
以上的東西聽起來很熟悉對嗎?對,以上的精神就是「產銷履歷」,產銷履歷就是請第三方驗證公司,去查核加工廠的進出或流向、去採樣送驗農藥殘留、去監控你的出貨標籤印製量等等等。
要做到這些東西,會是「免費」嗎?當然不是,跑去查核的人,不用付他薪水嗎?印製產銷履歷標籤的系統,不用工程師維護嗎?
都不用付代價的「產地標章」貼紙,靠的是基層公務員良心查核,因此這樣的「產地標章」,最後容易淪為像是當年的吉園圃一樣失去公信力,最終還是要導入第三方驗證機制,也就是產銷履歷。
農民的觀念也逐漸在改變,早期會說「產銷履歷都是來騙驗證費用的啦」,近年食安問題頻傳,為了自清,也為了賣出更好的價格,很多開始加入了產銷履歷,好跟洗產地的支國原料做出市場區隔。吃得安心是有代價的,多吃產銷履歷農產品,就是支持這些生產者,支持整個驗證農產品的產業,自己也能避免大多的食安風險,何樂而不為呢。
圖片來源:取自 農藝女孩看世界 臉書

原文出自農藝女孩看世界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