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魏筠專欄》書,是最方便的知識載具;而獨立書店,則能放大書的多樣性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pixel2013

書,是最便宜最方便的知識載具;而獨立書店,則能夠放大書的多樣性。

深夜趁著獨立書店的討論熱潮,我也來聊聊我的想法。大桃園曾經擁有十多家的獨立書店,如今仍有數間在大桃園各區努力經營。
對我來說,獨立書店無法被取代的價值有兩點:

  1. 一是非商業角度的個性選書,就像內壢的琅嬛書屋,便是關注性別議題和女性主義的獨立書店;大河壩小書店則是關注本土語言與客家文化的獨立書店。(本圖就是在大河壩小書店拍攝,當時是米莎來表演的活動)
  2. 二則是在沒有商業書店的地方,做一個社區的閱讀空間,可以更有彈性、在地化的選書,例如龜山的新星巷弄書屋、龍潭的晴耕雨讀、平鎮的苔蘚視角。(桃園還有許多其他獨立書店,也歡迎大家來留言告訴我們)

對特定議題的關注和在地化的選書,便是形成獨立書店多樣面貌的原因,我想也是獨立書店的真正價值。這是 MUJI BOOKS、誠品書店、蔦屋書店難以做到的。反過來說,如果所有書店都變成 MUJI BOOKS,那未免也太無聊了。

另一方面,商業書店的營運模式,可以直接套用在獨立書店上嗎?

獨立書店要生存,往往不能只靠「書」,因應當代群眾閱聽、消費習慣的改變,勢必要走向多角化經營,無論是咖啡、酒水、選物,或者舉辦各種線上線下的講座、手作、音樂、身心靈活動,甚至要申請各種政府部門文化類補助。

書店老闆不只要會賣書,他更得是一個行銷企劃、文案寫手、社群小編,還要有相當的業務能力。有這些能力的人才還願意把身心皆耗在獨立書店,除了對書與文化的愛,我想不到其他的可能。

另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地方政府之於獨立書店,或擴大到城市閱讀文化建立,要扮演什麼角色?

地方政府針對閱讀文化的培養,通常都以各圖書館為節點,但是受限於時間空間有限,很難做到里鄰社區間的滲透,我們也不可能把圖書館蓋到每個社區裡面。

如果地方政府能夠利用獨立書店的在地性,以合作代替競爭,獨立書店也可以成為「圖書館分館的分館」,成為推動地方閱讀文化的更小基點,並創造更多可能。

無論如何,我們都可以開始走入附近的獨立書店,從買一本書開始。

圖片來源:取自 魏筠 臉書

原文出自魏筠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