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選對人持續推進國造潛艦 只擔心立院扯後腿

圖片來源:取自 高雄好過日 臉書

文:Claudius

3/9 蔡總統和賴準總統罕見連袂出席海巡新艦交艦,日媒也特別大陣仗採訪,重點果然不在看海巡船,而是總統府不公開的視察國造潛艦(IDS,indigenous defense submarine)海鯤軍艦行程。

直到幾天前,媒體才披露視察過程,是由擔任潛艦國造召集人的國安會諮詢委員黃曙光與台船副總經理蔡坤宗向前後任總統簡報。
黃曙光報告7艘後續艦規畫,可以「3+2+2」艘,或「2+3+2」艘等分批建造方案。

蔡英文基於尊重下任總統便說:應交予賴清德決定,賴清德當場明確指示,「要做,就一次做完」。

雖然消息曝光後有串國黨立委提出質疑怎麼可能一次建造,但「一次造完 7 艘後續艦」並不是指一次同時建造 7 艘潛艦,而是一次通過預算並排好建造時程,每艘潛艦的升級幅度與造價仍可能不同。

而一次編列的好處有 4 點:

  1. 生產線排程連續、零件議價空間增加,將可壓低造價,估計一艘可以降到 200~250 億元間。
  2. 船廠一次可造三艘,造完移出船廠就接著造下一批,加上建造技術成熟後,可以更快形成戰力。
  3. 延續建造經驗,可以避免重蹈漢翔覆轍,避免人才流失,也逐漸提升建造維修技術。
  4. 避免因政治因素干擾終止後續造艦。

7 艘後續艦可能將採特別預算方式進行,加上武器(魚雷、飛彈)採購,先前估計經費達 3000 億元以上,有可能採取特別預算方式分年執行。

另外,8 艘潛艦完成之後,現役的海龍、海虎潛艦也以服役 40 多年,性能提升以外也該考慮汰換。加上 10 艘潛艦艦隊的維修需求,將可保證台船十多年以上經營無慮。也將嘉惠高雄的鋼鐵、機械、造船零件等供應鏈。台船從建造潛艦中獲得的電系動力整合等技術,也將有助電動船等其他產品的開發。

海鯤軍艦之後,有國家背景的串國《艦船知識》雜誌也特別撰文報導,文中自然大力貶低海鯤軍艦技術水準,認為只是延續荷蘭劍魚級與海象級潛艦而已。但文中不經意也流露出,若能完成 8~10 艘潛艦建造,將會對串國侵略野心造成巨大威脅嚇阻作用。

唯一要擔心的是,特別預算在立院討論後,除了串國黨賣國委員會全力阻止以外,白營也會找理由阻攔。

例如當記者 3/19 詢問「政治變色龍」黃國昌對「一次造完7艘後續潛艦」看法時,黃國昌並不對國防議題表態,而是表示「重大政策不該透過媒體放話、拔草測風向。」「賴清德要向全民說清楚講明白。」

其實,賴清德總統過去已經重申過很多次全力支持國造潛艦,如果有更有效率建造方式,應樂見其成。但令人擔憂的是,白營可能會不明確反對,而是以程序問題、不該使用特別預算等方式,來實質杯葛潛艦。

潛艦國造,攸關台灣安全,也是高雄海事重工產業永續發展的推力,本屆立院能否順利通過潛艦國造預算,高雄人一定要關注!

圖片來源:取自 高雄好過日 臉書

原文出自高雄好過日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