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台灣版星鏈首部曲 B5G低軌通訊衛星2026年發射

國家太空中心(TASA)主任吳宗信(圖)指出,預計2026年發射第一枚B5G低軌通訊衛星,酬載將公開尋求海內外廠商合作發展。圖片來源:中央社

國家太空中心(TASA)主任吳宗信今天表示,2026年將發射第1枚B5G低軌通訊衛星,酬載將公開尋求海內外廠商合作發展;同時,啟動入軌火箭計畫,放眼在2031年送500至600公斤的衛星進入低地球軌道。

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將於今天下午落幕,3天吸引不少產官學界人士及一般民眾駐足「台灣太空形象館」,展會中除有獵風者衛星模型、B5G低軌通訊衛星模型,還包含首次亮相的三節入軌火箭1:2模型。

台灣首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定10月升空,未來太空發展藍圖中,B5G計畫作為台灣發展通訊衛星、乃至台灣版星鏈的首部曲,將進行從衛星到地面站的通訊測試與驗證,攸關備援數據通訊、環境監測、防災、海上物聯網(maritime IoT)等應用。

吳宗信表示,據太空中心目前規劃,將於2026年發射首枚B5G衛星,2028年發射第2枚,任務執行期間至少3年,其中的關鍵之一「Ka頻段通訊酬載」,近期將公開尋求海內外廠商合作發展,預算經費新台幣9億元。

過往台灣衛星要入軌,由於沒有火箭自主發射能力,因此需向歐美國家的航太公司買「車票」,搭載在別人家的火箭當乘客,才得以升空執行任務。

入軌火箭模型之所以吸睛,吳宗信表示,政府今年啟動入軌火箭計畫,正是意味著台灣將掙脫沒有自身衛星載具的「緊箍咒」,期待在2029年至2030年可以送200公斤衛星進入低地球軌道,目標2031年時,運載衛星可達500至600公斤。

至於國家發射場選址進度,吳宗信指出,這考量的因素、面向眾多,包含部落諮商、環評、地目為何等等,後續也可能舉辦公聽會,一步一步走,期望2026年、2027年建置起來,以亞鄰國家來說,韓國當初在布建發射場時更是花了快9年的時間。(新聞資料來源: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