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大馬肉骨茶雞骨茶爭議 台灣學界探尋背後意涵

圖片來源:中央社

馬來西亞肉骨茶備受觀光客歡迎,但是否列大馬國家美食遺產成為議論焦點,台灣淡江大學研究團隊最近赴大馬移地研究,盼從飲食文化、華人地方史角度,剖析肉骨茶與雞骨茶爭議背後衍生的政治、社會與文化意涵。

淡江大學東南亞史研究室從1日至10日赴大馬移地研究,分赴巴生、雪隆濱海地區考察肉骨茶(Bak kut teh)、雞骨茶(Bak Kut Teh Ayam)的相關歷史、人文及食農議題,強化馬台文化交流。

帶團移地研究的淡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陳琮淵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肉骨茶究竟是否應列為大馬傳統美食,今年6月是大馬國會議論焦點,當時曾有人指責旅遊、藝術及文化部(MOTAC)副部長凱魯菲道斯(Khairul Firdaus Akbar Khan)不敢答詢有關肉骨茶列為國家美食遺產等問題。

巴生(Klang)是馬來西亞雪蘭莪州西部城市,外界普遍視為是肉骨茶發源地。

陳琮淵指出,台灣政府全力推動新南向政策,台灣各界應深入了解大馬,除了觀光層面的吉隆坡雙子星塔與美食之外,更應探尋諸如肉骨茶等道地華人飲食文化背後的政治社會意涵。

對於大馬今年6月間發生的肉骨茶應否列國家美食遺產爭議,他認為,肉骨茶最初由草藥佐以豬(肉)骨煲製而成,其中涉及大馬多元種族及複雜的族群政治討論,主要原因在於肉骨茶並非屬清真穆斯林食品,所謂的雞骨茶、海鮮肉骨茶或羊肉肉骨茶如符合清真認證,就能夠讓包括穆斯林在內的大馬全體人民品嚐。

陳琮淵指出,台灣因獨特的歷史淵緣及地理位置,與東南亞地區有密切的往來互動及政經文化關係,應了解華人美食文化肉骨茶的歷史淵源,以及引發大馬國會爭議的政治效應,這些議題都與大馬多元種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另外,淡江大學東南亞史研究室將與大馬重要智庫華社研究中心攜手調查研究飲食文化與華人地方史的關連性。

根據大馬的國家遺產法,截至2023年有多達213種的各州和各種族傳統食品被認可為國家遺產,肉骨茶未列其中,成為遺珠之憾。

(新聞資料來源: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