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禁噪音和一次性容器 泰國瑪島致力低碳生態旅遊

圖片來源:中央社

藍天、白雲和清澈的海水,這是泰國常見的海灘場景,不過瑪島這座小島不大一樣,沒有喧鬧的水上摩托車或海上活動,只有靜靜在沙灘上享受陽光或是潛水享受海洋世界的旅客。

泰國政府近幾年力推生物循環綠色經濟模式( Bio-Circular-Green Economy Model ),生態旅遊便是其中一環,主打對環境友善以及更加了解當地人文和風土的旅遊方式,期盼讓環境永續發展,而不是過度消耗資源。

瑪島( Koh Mak )就是這樣一個發展生態旅遊模式的小島,位於泰國東邊和柬埔寨接壤的達叻府( Trat ),面積約 13 平方公里、海岸線約 26 公里長,距離達叻府海岸線約 38 公里遠,人口不多,約 500 人,島上居民多數以種植椰子、橡膠或捕魚維生。

瑪島鄰近有知名的觀光島嶼象島( Koh Chang ),比起象島,瑪島的知名度沒有那麼高,但因為離本土更遠,反而更加清幽。

瑪島大約從 1974 年開始發展觀光旅遊業,越來越多旅客上島享受渡假生活,也為當地居民帶來不少就業機會,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汙染和垃圾問題,使得瑪島周遭的生態環境越來越脆弱。

由泰國多個部會協助成立的公共組織「指定區域永續旅遊會」( Designated Areas for Sustainable Tourism Administration ) 10 年前因此選擇瑪島為泰國第一個低碳生態島的示範島,引進循環經濟概念處理島上廢棄物,盡量讓廢物再利用,減少垃圾產量。

2022 年指定區域永續旅遊會更和企業、學術單位以及瑪島行政組織簽訂備忘錄,在這個3年計畫下,各界將把瑪島和鄰近的葛拉達島( Koh Kradat )打造成為低碳島。

光靠政府的力量不足以推動瑪島成為生態旅遊島,更重要的是當地居民的草根力量。瑪島居民簽署瑪島公約,大家同意外來的車子不能上島,在島上盡量以腳踏車或電動車代步,避免使用無法重複利用的容器例如保麗龍,並把負責載送遊客的渡船引擎盡可能全換成環保低噪音的引擎,盡一己之力保護瑪島的環境。

艾迪( Addy Suvachananonda )是瑪島行政組織( Koh Mak Subdistrict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的主要成員之一,他指出,剛開始很多居民不明白什麼是永續綠色旅遊,但近幾年透過慢慢溝通,大家逐漸了解到保護環境資源,對在地居民才是最有利的。

艾迪說,從處理廢棄物開始教導居民,並降低島上的空氣和噪音汙染,例如島上基本的交通方式就是雙腳,或是騎乘電動車和腳踏車,瑪島周邊禁止水上摩托車,也沒有卡拉 OK 或是半夜的派對。

另一名主要成員皮瑞雅( Piriya Suvachananonda )指出,永續旅遊能帶來收入,他們說服居民,有觀光客就會有收入,但要讓資源永續發展,才會持續有觀光客願意造訪瑪島。

瑪島居民諾帕敦( Noppadon Suttitanakul )的家族在島上已經傳承到第五代。諾帕敦說,過去瑪島周邊的海洋非常漂亮,但氣候暖化加上觀光客破壞,珊瑚礁逐漸死亡;4年前瑪島居民找上中央政府,希望中央政府幫忙保護瑪島周邊環境,他自己3年前也開始投入珊瑚礁復育的工作。

諾帕敦因此成立了「瑪島珊瑚礁保育組織」( koh mak coral conservation group ),組織成員會定期下海巡邏,把白化的珊瑚礁帶回家中復育,1 到 2 年後等珊瑚礁成功活化後再放回海中,他也帶領觀光客潛水認識珊瑚礁。

已 65 歲的諾帕敦說,希望將這樣的工作繼續傳承給年輕一代,保護在地資源,讓後代子孫可以繼續安居在瑪島上,因為這些資源可以帶來永續的旅遊收入。

一群熱愛瑪島的泰國人和外國人 5 年前成立了瑪島垃圾英雄( Koh Mak Trash Hero )志工組織,過去幾年招募了幾千人次志工,每週末進行淨灘工作。華裔美籍的朱蓉蓉約在 2 年前來到瑪島,立刻愛上瑪島的自然環境和生活型態,因此長居了下來。

朱蓉蓉說,垃圾英雄的志工們每週六都會淨灘1到2小時,平均每週都可以清出 200 到 500 公斤的廢棄物。去年他們發起垃圾英雄籃子( Trash Hero Basket )計畫,在島上的道路和海灘上擺放籃子收集垃圾,成效相當不錯。

儘管個人的力量微小,但當每個人都貢獻自己一點小小的力量,集結起來就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瑪島在地居民出錢出力,一群喜愛瑪島生活型態的外國人更是貢獻了不少力量,期盼瑪島能夠以本來的面貌,持續永續經營下去。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