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扶基金會今天公布一項調查顯示, 12 到 15 歲兒少性剝削情境中,最難防範的是「以愛為名」的誘騙私密照片行為。醫師建議父母要提前溝通預防措施,作為孩子靠山,遇事不要害怕求助。
家扶基金會今天在台北召開記者會,發表「網路性剝削情境風險辨識調查」結果。這項調查是於今年 3 月 15 日到 4 月 11 日間,以網路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 337 份,在 95 %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 5.34 個百分點。
家扶設計風險指數,為各種兒少網路性剝削情境評分,分數越高代表兒少越能辨識和察覺。調查結果顯示,評分較低的是題目分別是「親愛的老公/老婆,拍一下私密照,證明我們的愛」及「親愛的,拍個裸照給我欣賞,相信我只是紀念不會傳給別人看的。」
今天出席記者會的小兒科醫師陳木榮(柚子醫師)分析, 12 到 15 歲的兒少如果遇到強迫、暴力脅迫,已經能有所警覺、知道要拒絕。但若是對方「以愛為名」,部分兒少難感到惡意和敵意,甚至認為人性本善,誤以為可放心談論私密問題,在不經意間,讓自身的私密照片流傳到網路上。
陳木榮分享自身經驗,最好的方法就是「一輩子不要拍私密照片」,不要以為存在手機、雲端中很安全,更不能傳給其他人。他也建議兒少上網時,應避免暴露自身實際年齡,包括大頭貼不要用自己的照片。他認為這個原則不只適用於女性,也要給予男孩子一模一樣的告誡和提醒。
除了提前預防,陳木榮也建議,父母應跟孩子溝通,如果在網路上遇到問題,一定要告知家長,「爸媽不會罵你,而會做你的靠山。」如此一來才能協助解決問題,避免孩子在漩渦中越陷越深。
擔任家扶「 428 兒保日」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蔡尚樺分享,現在孩子很早就會接觸網路,「比我們更早熟」,對於性剝削事件的防範,家長應趁早多聊、多分享。
蔡尚樺也提到,部分社群軟體設計「閱後即焚」的功能,宣稱不會留下對話紀錄、分享的檔案,如果對方截圖,也會立刻通知。但其中有個誤區,難保對方不會用第 2 隻手機拍照、錄影,導致私密對話或照片遭流傳出去。
家扶執行長周大堯表示,為了讓更多民眾瞭解兒少性剝削議題,家扶已在全台串聯超過 30 場活動,獲得多家企業贊助響應,相關義賣和捐款,將用於支持「用愛包圍」計畫,提供兒少保護親職教育、追蹤輔導、心理創傷復原服務等。
「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 」第 2 條定義的兒少性剝削行為,包括拍攝、製造、散布、播送、交付、公然陳列或販賣兒少性影像、與性相關而客觀上足以引起性慾或羞恥的圖畫、語音或其他物品。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