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張之豪專欄》她所支持的政權擺明了歧視台語歌、台語文化

白冰冰資料照。 圖片來源:中央社

白冰冰是基隆人,所以每次轉到她主持的節目,我都會刻意多聽一會,因為,她講台語的氣口,對我來說,是最親切的。當然,她的政治立場,與我南轅北轍,但那是另外一回事。

白冰冰最近因為唱了 First Love,引發了很大的迴響,有人稱讚,有人嘲諷。我在下面留了一則感想,沒有正面肯定或是否定,就只是陳述了一個台灣、日本、華國,的一個觀察。在按讚數到達 2023 時,我截圖了下來,就當作是紀念這個新年元旦假期吧。

圖片來源:取自 張之豪 臉書

其實,台灣就是直接被日本統治了 50 年,理當台灣所擁有的「日本相關的東西」,要很道地才對。但是,沒有。我一直覺得很奇怪,我阿嬤那一輩的台灣人,從小學起就是用日文讀課本,他們吸收知識的管道,也是文藝春秋與 NHK,為什麼我從小印象中,只要是在台灣出現的日本的東西,有時都覺得,怪怪的?

台灣離日本很近,文化也相近,卻反而,不知怎地,在台灣出現日本的東西,總要把日本的東西打個折扣,這邊改一下,那邊修一下。

後來,我才發現,原因在於,在當年的黨國統治之下,台灣與日本之間,卡了一個「中華民國」。

台灣與日本之間的轉譯,原本很簡單,但只要中間卡了一個「中華民國」,一切就會亂了譜。

華國卡在中間,造成的問題有兩個:

  1. 華國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差不多文化
  2. 台語歌被歧視,一直到現在。

華國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差不多文化

有人說,白冰冰這個表演,是「演歌風」。這點,我只有一半同意。白冰冰在唱這歌時,一直轉音,也就是,從 A 到 E,宇多田光直接唱 A 與 E,但是,白冰冰卻要 ABCDE,2 個音變成了 5 個音,一路唱上去,這就把一個簡單的旋律,唱成了有點哭腔的感覺。這是演歌裡的一種技巧沒錯,不過,如果你真的有在注意日本的藝能界,你會發現,他們很少玩這種跨界口水歌的表演。

日本演歌天后,石川小百合,在今年紅白歌合戰中,表演了她經典的天城越え。石川老師,只要上紅白,基本上就是唱她經典的三首曲子,天城越え、津軽海峡冬景色、能登半島。數十年如一日。為什麼呢?
因為職人精神很重要,他們相信一人一生,只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到極好。他們會不會讓石川小百合來唱 First Love?絕對不會,至少不可能在新年紅白節目上。

要用演歌風來演繹 R&B 作品?可以。那就要一個音一個音來修改,要演練再演練,可能還會有製作人、音樂人開會研究,怎樣把演歌與 R&B 融合,也許還要做好幾個版本,最後再來企劃會議上發落,該選哪一個版本來表演。

我相信,縱使有人覺得白冰冰表演 First Love 不錯聽,但,我相信,花蓮那場跨年表演,沒有人是抱持這樣的心情在準備這個表演。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是,白冰冰跟傅崐萁交情不錯,答應要去花蓮參加跨年,知道最近 First Love 又紅了起來,白冰冰跟主辦單位說,日文歌都難不倒我,我想唱這個。雙方敲定了,就去彩排準備上場了。

沒有什麼節目總監在細心安排,為何前面排這個,後面排那個,那些東西都不存在。白冰冰演藝人生中,更多值得被提及的代表作,當然也從不被認真對待,自然也沒有機會被當作任何意義的「經典」來演唱。

若要把一個藝能人的生涯代表作,好好量身打造,安排演出,這不過就是大家推崇的日本「職人文化」而已,但是,台灣跟日本淵源如此深,怎麼可能沒有人有這種理解呢?當然有。

不過,對日本的知識越多,學問越好,對這些文化、精神面的體悟,越深刻的台灣人,越會受到國民黨統治後的迫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流麻溝15號」電影裡,看到那些被關到監獄裡的台灣人,彼此之間都用日語溝通。

台灣曾經很知日,然後,那些知日的台灣人,很多都被殺光了。還活下來的,也遁入到數十年的沈默中。

所以,台灣與日本雖然很有淵源,但卻在中華民國主導了戰後幾十年的台日關係時,讓很多台灣人早就該會的東西,要等到了解嚴以後,1990 年代以後,才慢慢再跟上來。這就是華國卡在台日之間,讓很多該接軌的東西,沒接上,早該培養的東西,沒有培養起來。

台語歌被歧視,一直到現在

白冰冰這麼資深的藝人,發表的歌曲也不少,她難道真的沒有任何代表作,可以讓她像石川小百合一樣,幾首歌,闖蕩江湖數十載,不行嗎?

其實,經典,是需要重複運作而來,但有幾個主辦單位會有這個「意識」,要建立起一個屬於「白冰冰的經典歌單」?

試問一般人,對白冰冰除了記得她的對韓國瑜的力挺,罵蔡英文、罵謝長廷以外,還記得她是個歌唱功力還算不錯的資深藝人嗎?白冰冰自己有這樣的認知嗎?那些利用白冰冰的華國演藝圈,以及國民黨的各個政治人物,又有多少人真的喜歡白冰冰的「歌曲」?最終,大家都是在用政治立場來定生死。

而白冰冰的台語歌,哪怕多可愛、動聽,也被淹沒在這一切的口水中。白冰冰不是個純被害者,她自己對自己的羽毛的不愛惜,也是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之一。我其實很肯定白冰冰,過去十多年來,很努力在聯絡台語老藝人,包括演員、歌手,呼籲台灣社會重視,再給他們表演的機會。她主持的節目,我是會看的。

但是,她去支持一個擺明了歧視台語歌、台語文化的政權與政黨,以致所有這些台語演藝文化,都被她所支持的政黨與政客,所打壓,邊緣化,直到今天,這也是事實。

這本身很矛盾,也因為如此,讓「台語文化」在華國文化金字塔裡,總是擺在最底端。

所以,白冰冰可以代言韓國瑜的高雄,或者到花蓮唱 First Love,甚至到各個國民黨的活動上,講一堆無知且誇張的話語(白冰冰:「選女總統會淹水」,2011 年)

她真的被國民黨如此推崇嗎?我想她自己心底也很清楚答案是什麼。

年少時候的我,遇到這種狀況,會很憤怒。現在的我,不會只是憤怒,而是會去想,該怎麼做,才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台灣拷貝外來的東西,是個常態,什麼東西都是混搭風。台灣本身就很混搭,這點沒有問題。問題是,並不是「只要是混搭就是好的」。

江湖一點訣,要怎樣比例的混搭,才是好聽、才是好看、才是好吃,這才是需要職人精神的鑽研。而在「對台語藝人的歧視」與「華國演藝圈的差不多文化」下,「職人精神」是最被邊緣化的東西。倘若台灣具有日本那樣的職人精神,今天,白冰冰這首歌曲出來,應該被討論的,是「白冰冰的轉音是否比詹雅雯來得幅度更小?」、「白冰冰的音色是否比十年前更溫潤了一些?」。

有人在討論這個嗎?沒有。就算有,會討論這種話題的人,也是社會上極少數的人。多數的人,只有「好聽」、「難聽」、「我的回憶被破壞了」,這樣的印象。我們遇到這情況,只能有這樣的反應,恰恰就是華國文化遺毒的影響。

台灣的文化要振興,要走出一條新的路,是要從這樣的中華文化醬缸裡,掙扎逃脫,用盡一切力氣爬出來,才能追求屬於台灣自己的自由奔放、優雅細膩。白冰冰這首歌曲,造成如此多人的討論,該留下的,不該只是一句感嘆,或是原先對台語文化就帶有歧視的人,更加深了對台語藝能人與相關本土文化的成見。

這起事件,代表了一個台灣文化病灶的切片,我們或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仔細反省這個問題,更深刻思考「我們要建立怎樣的本土文化」這樣的問題。

原文出自張之豪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