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台南仁德擔水餅文化節 傳承逾200年習俗

台南市仁德區大宅聖天宮18日舉辦擔水餅文化節,安排文化溯源尋根健走及擔水餅體驗,參加民眾擔起扁擔,依古禮路線繞行老街道。(郭鴻儀服務處提供)圖片來源:中央社
台南市仁德區大宅聖天宮18日舉辦擔水餅文化節,台南市長黃偉哲(左3)到場響應地方民俗傳承。(郭鴻儀服務處提供)圖片來源:中央社

台南市仁德區大宅聖天宮今天舉辦擔水餅文化節,安排文化溯源尋根健走及擔水餅體驗,帶民眾擔起約 20 公斤重扁擔,依古例路線繞行土庫大宅老街道,盼以創意傳承逾 200 年傳統。

健走活動於清晨 7 時起跑,數百名參加民眾體驗擔水餅古禮路線,並飽覽土庫自行車道、三爺溪畔風景;擔水餅文化體驗則遵循古例,成人組擔起約 20 公斤重扁擔,繞行土庫大宅老街道,台南市長黃偉哲也到場響應地方民俗傳承。

黃偉哲致詞表示,擔水餅文化傳承多年,值得保存與發展,水餅也可推薦做為新生兒彌禮使用,健康又富有地方特色。

協辦活動的台南市議員郭鴻儀表示,根據相關文獻記載,仁德土庫土地公祠可溯源至西元 1752 年以前,最早土地公祠在目前大宅庄社東南邊的農田,每年農曆 8 月 12 日土地公聖誕時,信眾為感謝保佑莊稼豐收,賜福家戶人丁興旺,家中有添男丁或男孫者,將水果餅挑到土地公廟(爐主家)拜拜答謝。

郭鴻儀指出,拜完後會由各角落頭家將大餅福份分送到土地公爐下會員家,這樣的土地公信仰擔餅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已有 200 多年歷史。

郭鴻儀說,他的家族是土地公祠會員,自己出生時父親就曾擔水餅分送,他的兒子出生時輪到他親身參與擔水餅,過去人丁興旺,每到擔水餅時都非常熱絡,如今因少子化人數日漸稀少,習俗也漸遭淡忘。

郭鴻儀表示,大宅聖天宮擔水餅文化節,由 2020 年度仁德區公所首次推動審議社造參與式預算計畫「藝起想想仁德共好」,獲得 1320 票支持,獲選為第一名方案,首次辦理擔水餅文化節就獲得廣大迴響。

郭鴻儀指出,去年度因 COVID-19 ( 2019 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停辦,今年在許多民眾期待下復辦並增加名額,開放報名 5 天就已額滿,而文化傳承不僅需要熱情,更要走得長遠,希望擔水餅文化節活動可以年年舉行。

郭鴻儀說,未來還希望尋求跨區結合相似傳統文化,如歸仁區大埔福德祠擔餅歷史也相當悠久,與土庫一帶文化淵源緊密,藉由活動把福份再擴大,讓更多人能參與,使地方文化特色能夠被看見,並帶動區域繁榮發展。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