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 東海大學「台灣改裝」獲選

圖片來源:中央社

「第 18 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策展團隊甄選今天公布結果,由東海大學建築學系以「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提案獲選,明年 5 月將進駐義大利參展。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策展團隊甄選,歷年均由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今年共有 5 個團隊參加,依大會訂定的主題 「未來實驗室」進行構思、提案,競逐參展資格,今天於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舉行記者會,說明評選過程及獲選團隊的策展理念。

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致詞時表示,「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大會這次以「未來實驗室」為主題,充分展現對建築現狀的反思,期待建築界能對未來建築提出新的陳述,東海大學團隊這次的提案特別呼應這個主題,並重新看到農村、土地與自然的樣貌,以及人們為求生而在其間所作的改變,從中思考建築的意義,讓建築與土地進行真誠的對話。

評審團委員、建築學者吳光庭致詞時表示,台灣從 2000 年開始參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20 年來共有 10 個團隊進駐,展現台灣建築的動能,每一屆的策展都能對未來及當下提出批判及反省,今年主題「未來實驗室」帶一點期待與焦慮,希望來自全球的建築人透過這個實驗,發展成論述,進一步提升處理建築的品質。

根據國美館提供新聞稿,東海大學建築系這次由策展人曾瑋、協同策展人郭聖傑、何炯德、蘇孟宗領導建築學系團隊,提出「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構想,認為「未來」不全然只具有積極向前的特性,未來可能需要踏上迂迴的道路,因此團隊特別回到台灣山海之間,從「真實日常」尋找面對未來的養分。

策展團隊特別聚焦台灣農業地景,發現包括嘉義外海的蚵棚、嘉南平原上的溫室或是梨山的茶園,都是經由人們逐步理解並因應節氣與時序,進而加以「改裝」的構築,長久以來存在台灣的山海之間。

策展團隊並提出「協調者」、「二元性」、「義肢」、「內在性」、「中介」、「濾器」等6大關鍵字,回應這些發生在台灣山海之間的現象,解釋人們如何與自然衝突、妥協,進而共榮的策略,從中提出面對未來台灣建築發展的可能方法。

評審團認為,東海大學建築系的提案擁有深度調研台灣風土文化的行動力,對未來建築的想法揉雜了台灣充滿韌性的適應特色,因此獲選。將於 2023 年 5 月 20 日至 11 月 26 日進駐位於義大利威尼斯的普里奇歐尼宮,呈現「台灣館」主題。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