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活化石離島限定 金門放流鱟苗復育海洋資源

金門縣水產試驗所指出,鱟為海洋底棲無脊椎動物,與早已滅絕的三葉蟲是近親,在4億多年前古生代泥盆紀出現,2億年前演化為現今型式,有「灘地上活化石」之稱。台灣地區現僅剩金門、澎湖有鱟的蹤跡。圖片來源:中央社

台灣地區僅剩金門與澎湖還能發現鱟的蹤跡。金門縣水產試驗所今天表示,為復育這種海洋最大型底棲性甲殼類動物,4 月分以來陸續放流自行育成的 1 至 2 齡三棘鱟苗共 20 萬尾。

水試所長楊文璽表示,放流地點包括建功嶼海岸、雄獅堡海岸、金沙田墩海岸、西園海岸、烏沙頭海岸、南山海岸、北山海岸和烈嶼鄉上林海岸及貓公石海岸,三棘鱟苗數量共 20 萬尾。

楊文璽表示,金門縣致力鱟的保育與復育,西元 1999 年 12 月公告劃設 400 公頃「金門古寧頭西北海域潮間帶鱟保育區」;近年自農委會離島基金爭取金門漁業資源復育與傳統石條牡蠣輔導計畫,用於金門沿岸海域瀕危生物三棘鱟資源復育,陸續在稚鱟棲息潮間帶放流育成的 1 至 2 齡的三棘鱟苗,彌補自然生產力不足,充實金門沿海鱟族群資源。

水試所說明,鱟曾廣泛分布台灣西部海岸,棲地受環境變遷,鱟在台灣本島已少見,僅剩金門與澎湖在野外還能發現蹤跡;特別是金門位處九龍江口,河海交界水域營養鹽豐富,成為許多海洋生物的優良孵育場所,擁有豐富海洋生物資源;尤其是西、北海域潮間帶棲地,因底質屬泥灘地,更是鱟在金門的優良生長繁殖場所。

水試所技士黎錦超說,鱟是海洋底棲性無脊椎動物,與早已滅絕的三葉蟲是近親,在 4 億多年前古生代泥盆紀出現,2 億年前演化為現今型式,有「灘地上活化石」之稱。由於外型像鋼盔,且雌雄成對出現,有「鋼盔魚」、「鴛鴦魚」與「夫妻魚」之稱。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