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Coapman專欄》馬英九嚎洨什麼?

前總統馬英九。圖片來源:中央社

前總統馬英九八年任期中給世人留下的唯一印象就是無能。不過,他下台迄今五年,卻仍不甘老驥伏櫪,一直沒有閒著。他馬不停蹄,到處趕熱鬧,不斷的找舞台展現他的一技之長,就是成天說一些有的沒的,牛頭馬面捏雞屁股–鬼扯蛋,台灣人稱之為「嚎洨話」。

根據報載,馬英九 11 月 28 日出席所謂的「核四公投案,正義的對決」講座,他表示反核電已經落伍,這是上一世紀的觀念。美國兩黨現在已經達成「以核減碳」的共識,並積極協助其他國家興建核電廠,以減少排碳。【雅虎新聞

12 月 4 日馬英九到新竹市宣講四個公投,他又大言不慚硬扯「反核的時代已過去了,現在是以核養綠,包括歐洲與美國很多國家都在興建核電廠,顯示核電時代已經來臨,核廢料的處理也會更安全,因為目前全球的趨勢不是反核、而是減碳。」【自由時報

寇老感到非常生氣。馬英九扯什麼「美國兩黨達成『以核減碳』的共識」「歐洲與美國很多國家都在興建核電廠」,不知道根據的是什麼。

以下是寇老自維基百科摘錄的有關美國核能的一些實況供大家參考。簡單一句話,美國的核電歷史命途多舛,雖然有政客商界不斷鼓吹,至今仍然每況愈下,絕沒有馬英九吹噓的什麼「共識」,什麼「趨勢」。大家不要被他騙了。

美國1979年的賓州三哩島核電廠災變,美國人至今仍談之色變。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美國的核電概況:

美國共有 93 座商業核電反應爐,發電淨容量為 955 億瓦(95.5 GW)。2019 年,他們總共生產了 809.41 兆瓦小時(terawatt-hours)的電力,佔全國總共發電量的 20%,約占無排放電能的半數。

截至 2017 年 9 月,有兩座新反應爐仍在興建,而 39 座反應爐已永久關閉。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業核電生產國,2013 年生產世界核電的 33%。隨著不斷的有工廠關閉,中國和俄羅斯的核電生產可能會超過美國。

美國的大多數反應爐是在 1974 年開始建造的。1979 年的三哩島事故和經濟環境變化之後,總共有一百多個核能反應爐訂單被取消,其中許多已經在興建中,導致一些公司破產。自 1977 年以來,既存的發電廠沒有興建任何新的核反應爐。

自 1996 年以後,美國只開啟了一座新的反應爐,就是 2016 年 10 月 19 日位於田納西州的瓦茨巴核電站的 2 號反應爐。

2006 年,公共政策組織布魯金斯學會指出,由於電力需求疲軟、核反應爐的潛在成本超支以及由此導致的工程延誤,新的核電機組已不再續建。

2000 年代,人們對核電的興趣重新燃起,有人開始討論「核電復興」,但在 2011 年福島第一核電站災難之後,大部分計劃都被取消了。

自 2008 年以來,天然氣的低價促使廠商建造燃氣發電廠替代核電廠。2017 年以後,美國頁岩氣的繁榮降低了發電成本,老舊核電站雪上加霜。

彭博社的分析表明,超過一半的核電站處於虧損狀態。核能研究所估計,由於經濟原因,有 15 到 20 座反應爐面臨提前關閉的風險。某些州政府對核電廠提供資金支持,非核能發電企業則提起不正當競爭的訴訟,並向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提出質疑。

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廠因受地震及海嘯破壞,廠地及周遭地區至今仍在封閉中。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有關於核安事故、核廢料處理、核擴散、核電經濟、核恐怖主義等問題一直存在著爭論。

史丹福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教授馬克·賈伯遜說:「如果我們的國家想要降低全球暖化、空氣污染和能源不穩定等危機,我們應該只投資在最好的能源選擇。核能絕不是其中一種。」

落磯山學院物理學家艾莫里·洛文斯認為,若不是因為投資者藉密集遊說得到政府的慷慨補貼,人們會迴避這個產業。」

不過,支持核電的仍大有人在,特別是一些政府官員與投資者。

帕特里克·摩爾,綠色和平組織的早期成員和加拿大綠色和平組織的前任主席,曾在 1976 年公開反對核電。但今天他轉而支持核電以及可再生能源。在澳大利亞報紙《年代》中他寫道「綠色和平是錯誤的,我們必須考慮核能」。他認為,任何減少對化石燃料或溫室氣體排放所依賴的現實計劃都需要更多地使用核能。對此,美國綠色和平組織執行董事菲爾·拉德福回應說,核能風險太大,應對氣候變化所需建設時間太長。他並表明美國可以在 2050 年逐步淘汰核電的同時轉向近 100% 的可再生能源。

奧巴馬總統很早就將核能作為其所有能源戰略的一部分。2010 年,在國際電氣工人兄弟會的一次演講中,他宣布批准一項 80 億美元的貸款擔保,為近 30 年來美國第一座新核電站的興建鋪平道路,從而展示他對核電的承諾。然而在 2012 年,他在福島事件後的第一次國情咨文演講中說,美國需要「一個全面的、凌駕一切之上的戰略,開發所有可用的能源」。他明確的避過了有關核電的任何字句。

根據憂思科學家聯盟在 2013 年 3 月的數據,在過去三年中,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核電站發生了與安全相關的事故。

截至 2014 年,美國核電工業開始了新的遊說活動,聘請了三位前任參議員為顧問。該倡議被稱為「核命貴」Nuclear Matters,並已開始在報紙上進行廣告宣傳。

能源影響中心創始人布萊德·庫吉馬斯來自是一家分析 2040 年淨負碳解決方案的研究機構,他認為,「即使我們在全球範圍內實現了零排放,我們仍會繼續以今天的速度增加額外的熱量。」他解釋說我們需要去除大氣中已經存在的二氧化碳,以扭轉氣候變化,而不僅僅是阻止新排放的產生。能源影響中心進行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核能是唯一能夠成為淨負值並有效解決全球變暖問題的能源。但是他刻意忽略核能發電所排放的大量熱能,也沒有解釋核能發電如何能去除大氣中已經存在的二氧化碳。

核四大爆走集結凱道,粉筆塗鴉「我們不核四」。圖片來源:中央社

輿論反應:

蓋洛普組織自 1994 年以來定期對美國的核電觀點進行民意調查,該組織於 2016 年 3 月發現,54% 的受訪者反對核電,而贊成的比例為 44%。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一項民意調查則顯示,在 2011 年日本核電廠事故之後,美國人對核電的接受度從增長轉為急劇下降。只有4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批准在美國建造新的發電廠。

2011 年 4 月,福島核災的次月,華盛頓郵報和 ABC 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64% 的美國人反對建造新的核反應爐。

2012 年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民意調查則顯示,44% 的美國人讚成和 49% 的美國人反對增加使用核能。

拉斯穆森 2014 年 1 月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美國選民在是否建造更多核電站的問題上幾乎持平,39% 的人讚成,37% 的人反對,誤差率為 3%。

公眾支持的減少被視為美國許多工廠過早關閉的原因之一。

經濟條件:

上面提過,2013 年前後有五個較舊的反應爐被永久關閉。另有五個大型反應爐的升級計劃被取消,其中四個屬於美國最大的核電公司,這顯示核電工業「廣泛的運轉與經濟問題」。

2013 年 7 月,經濟學家馬克·庫珀(Mark Cooper)列舉了一些核電廠的持續運營面臨特別嚴峻的挑戰。庫珀說,政策制定者和經濟學家的教訓是明確的:「核反應爐根本沒有競爭力」。

2010 年 12 月,《經濟學人》報導稱,美國對核電的需求正在減弱。近年來,公用事業公司對大約 30 座新反應爐表現出興趣,但截至 2010 年底,仍有前景的只有 12 座,因為一些公司已經撤回了他們的申請。Exelon 已撤回其在德克薩斯州維多利亞縣的雙機組核電廠的許可證申請,理由是電力需求預測低。該決定顯示全國最大的核電運營商在業界期待的「核電復興」中起不了作用。

2012 年 8 月,Exelon 表示經濟和市場條件,尤其是低廉的天然氣價格,使「在競爭市場上興建新的商用核電站變得不經濟」。2013 年初,瑞銀指出,由於低價天然氣發電廠的競爭,一些小型反應爐的運行和維護可能變得不經濟,並且可能會提前退役。

以上節錄自維基百科「核能在美國」。【Nuclear power in the United States

馬英九自己在任內停建核四,如今又歇斯底里的帶頭逼迫政府重啟核四。圖片來源:中央社

台灣現在的情況很詭異且令人憂心。

第一,舉世有關核能的爭議幾乎都是政府要建,環保團體結合人民反對,獨有台灣是政府不肯建,在野黨拼命逼迫要建。開發能源是政府的工作,能源發生短缺最擔心的應該是政府。但在台灣,政府倒不急,在野黨急得跳腳,非常奇怪。

第二,馬英九引進萊牛,現在卻反萊豬。馬英九任內核定三接,現在又藉藻礁為由反對三接。馬英九自己在任內停建核四,如今又歇斯底里的帶頭逼迫政府重啟核四。

熟悉台灣官場文化的人都知道,從小學校長到總統,一上任就急著要建東建西是一種常態,一則可以表現政績,更重要的是可以爭取到經費,好處不在話下。小學校長建校門建廁所,國民黨執政則大肆興建核電。核電廠招標時,由特定包商以「賠本價」標得,然後藉著執政黨立院多數,每年追加預算,動輒百億元計,台灣人屢見不鮮,早就見怪不怪了。所以我們可以很肯定的說,擁核的雖不一定與既得利益有瓜葛,但反核的再怎麼說也讓人覺得比較清白。民進黨執政掌權,核電復工是幾百億的生意,有撈不肯撈,是傻瓜?還是神經病?

千言萬語,反正馬英九的嚎洨話聽不得。

馬英九曾經鼓吹總統選舉採「委任直選」,結果台灣人選擇普選。馬英九推銷「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台灣人選擇自己當家。現在馬英九鼓吹「重啟核四」,嚎洨話一籮筐。

核四廠一旦發生災變,整個北台灣將變成人間煉獄。

馬英九的四個姊妹和兩個女兒全部住在海外,他可以不擔心,但台灣人承受得起嗎?鄉親們千萬千萬千萬不要上他的當。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